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4種花非常受人推崇,古代文人墨客對它們更是情有獨鐘,古人認為這四種植物不僅寓意極好,而且清新淡雅,堪稱花卉美學典范。因此這四種植物也被古人稱之為“花中四雅”,分別為樸實無華,花香幽遠清雅的蘭花。艷麗脫俗、秋季綻放的菊花,潔白如玉,素雅清麗的水仙。
而筆者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植物,就是傳統“花中四雅”當中的第四雅,菖蒲。菖蒲,年輕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但是很多老一輩人對它非常熟悉,因為每年端午節的時候都會用到它,將它和艾草同掛在門上,寓意防疫驅邪。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并了解具有深厚植物人文歷史的傳統本草。
認識菖蒲、了解菖蒲
菖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本草,它最早記載于秦漢時期,收錄于我國傳統中醫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農本草經》中,位列上品。菖蒲始稱之為昌陽,古人認為這種植物不僅長得非常繁茂,而且還喜歡生長在陽氣非常重的地方,因此得名昌陽,在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中就有記載:“菖蒲,在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
而菖蒲這個名字的由來,在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到,說:“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在民間也有人叫它水劍草、劍菖蒲,因其葉子呈劍形,猶如古代寶劍,且喜歡生長在有水的地方,因此得名。在《本草經集注》里說:“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
菖蒲是菖蒲科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橫走,葉子基上,廣泛發布于我國大江南北,喜歡生長在小溪、湖泊或者沼澤中。
菖蒲的作用和價值
菖蒲具有非常深厚的植物歷史人文,在古代官員將它清正廉潔的象征。喜歡將它擺放在書房案頭,作為靜供之物。古人用:“有山林氣,無富貴氣。有潔凈形,無骯臟形,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此為靜品,此為壽品,玩者珍惜”,以此來稱贊菖蒲,可以說菖蒲在古代是非常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的。
宋代詩人蘇軾就特別喜歡菖蒲,相傳他是將菖蒲制成盆景搬進書房的第一人,至此石菖蒲成了“花中四雅”之一。菖蒲不僅文人墨客喜歡,尋常老百姓也將它視為防疫驅邪的圣物,古人認為它葉片形態似劍,可斬舊迎新、祛邪辟晦。因此每年端午節天氣濕潤燥熱,野外百毒橫行之時。老百姓都會去山林中采挖菖蒲來用,將它的根莖研磨成粉末制成香囊掛在身上,或者將其植株懸掛在門上,用于驅蟲、避瘟、防病。
在古籍《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端午節,“以艾為虎,菖蒲為劍”,老百姓將艾草、石菖蒲懸于門戶辟邪祛毒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民間有句諺語說:“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手執菖蒲劍,蛇蟲歸地府”,可見端午節菖蒲、艾草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另外菖蒲還是一種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藥用植物,它的根莖中富含揮發油以及多種生物堿,這些化學物質藥用可殺蟲止癢。所以如果你在野外遇到菖蒲,可要重視起來。尤其是到了農歷5月份,天氣潮濕悶熱,蚊蟲毒蛇肆意,如果被蚊蟲毒蛇,就可以用到菖蒲。
值得一提菖蒲其實也分多種,你像我們端午節用到的菖蒲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菖蒲,它因為生長在水中,所以叫水菖蒲。還有一種喜歡生長在小溪石頭上,所以叫石菖蒲。石菖蒲它個頭比較矮小,比較不多見,它也是非常不錯的盆景植物,有凈化水質的作用。相傳只有水質特別好的溪流,才能長出石菖蒲。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菖蒲了解了嗎?你聽說過菖蒲這種植物嗎?每年端午節你家有掛同掛艾葉和菖蒲的傳統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 ,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