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孤單煩悶的午后。
已經嫁作人婦的朱淑真剛剛和丈夫吵過一架,丈夫憤然出門離去。
原來,許久才歸的丈夫無意間又翻閱到朱淑真放在案頭的詩稿,氣得一把給她扔到了地上。
“你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愁愁愁!我待你不薄!整天就知道折騰那點破詩,不知道做點女人該做的事兒,盡折騰些損我顏面之語!”
“我喜歡我樂意!你也不想想自己幾天沒著家了?!”
朱淑真本想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清靜清靜,只覺得越發憋悶。
她剛關上窗戶又索性轉身用力推開,長呼一口氣,在窗前鋪開紙筆奮筆疾書起來。
只見墨落之處,兩首小詩已成:
自責二首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
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
悶無消遣只看詩,不見詩中話別離。
添得情懷轉蕭索,始知伶俐不如癡。
1
她怎么在寫檢討書?
不,恰好相反!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
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
一個“誠可”,“哪堪” ,再加上一個“卻”字,倒是把八分譏諷,兩分對生不逢時的哀嘆表露無疑。
“身為一個女子,怎么可以天天舞文弄墨、吟風弄月呢?
像我生得這么有才,簡直就是滔天大罪了!
我寫再多詩有啥用,即使把鐵硯磨穿了又怎樣,這可不是我一個女子該做的事。那些把繡花的金針用折了的女子才值得頌揚?!?/p>
從第一首,我們就已經看到了一個清醒又獨立的女主人公。
丈夫嫌棄自己整日吟風弄月,是因為這個時代講究的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可是這些又偏偏是她“性之所好,情之所鐘”。
憑什么我身為女子就要迎合你們的庸俗陳規呢?
這分明就是忿忿不平的“聲討書”!
2
朱淑真抬頭,窗邊有兩只黃鶯鳥撲棱棱展翅飛過。
她的思緒跟著飛回到了出嫁前。飛回到錢塘(今浙江杭州)的一所大宅子。
想當年,她自己也和另一位知名才女李清照一樣,生在官宦人家。兩人都是泡在書香里長大的無憂無慮的千金大小姐。
家里對她的管教雖不及李清照家疏放,倒也極盡寵愛。
“撥悶喜陪尊有酒,供廚不慮食無錢”家里的柴米油鹽從來都不用她操心。
“深院人眠白晝閑”,她有足夠的閑心去學習繪畫、音樂、書法,也有足夠的逸致去專研詩詞。
春天,自家花園繁花似錦,她可以閑庭信步,恣意用筆捕捉每一份春光;“誰能更覷閑針線,且殢春光伴酒卮。”至于女紅,她一向是不屑的。
秋天,臥看牛郎織女星,她可以深情遙望,用筆留下心間的觸動。至于傳統女兒家的乞巧,她覺得是浪費時間。
隨著自己一天天長大,她也開始向往起有朝一日,能擁有織女牛郎一般堅實的愛情。
而且,最好這個人還能和自己一起賭書潑茶,談詩論詞。
她真的遇到了。
據學者黃嫣梨考證,朱淑真戀上了一位寄居于她家中趕考的少年。
那是一個懂得她的風雅文藝書生。
他們心心相印,卻苦于愛而不得。
無功名,又無家底,朱淑真的父母看不上她的心上人。
他們堅決表明立場:朱家的女兒出嫁,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們堅信,自己為女兒挑的可是門當戶對的良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女兒可以一生無憂。
想到這里,朱淑真苦笑了一下。
夫家的確吃穿不愁,可是丈夫卻是個學問淺薄,而且只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庸俗官吏。
夫妻相處,有一種悲哀叫做:你跟他傾訴心里話,他覺得矯情,他跟你講錢途,你覺得不靠譜;
你喜歡的,他認為沒有意義,所以一再否定。他喜歡的,你覺得沒有格調,所以越來越嫌棄。
無法相容的三觀是他們共同的不幸。
她只能在詩作中一再抒發知己難遇的苦悶。
“卻嗟流水琴中意,難向人前取次彈”“山色水光隨地改,共誰裁剪入新詩”
她看到自己的幸福人生,已經在嫁過來那一刻難以為繼。
她并不怪父母。朱淑真心里明白,父母的出發點也是為她好,只是因為立場,觀念等多種原因,父母的愛,和子女的需求發生了錯位。
3
悶無消遣只看詩,不見詩中話別離。
添得情懷轉蕭索,始知伶俐不如癡。
第二首詩里,朱淑真繼續坦露心聲:
自嫁過來以后,她在這段不幸的婚姻中的苦悶,只有借助讀詩才能稍微得以排遣。
但是每每看到詩書中滿紙離愁別緒,又更加勾起了自己的無限寂寞和感傷。
想來想去,是不是如果自己不那么敏感善思考,當一個渾渾噩噩的蠢材反而不會那么多苦惱了呢?
很明顯,這也是詩人在正話反說。
詩人的悲憤已經從心底溢滿到字里行間,每一個字都是對丈夫欺壓的控訴和對封建禮教的反叛。
起初,朱淑真還曾抱著一絲先婚后愛的僥幸。
她試圖加強溝通,縮短差距,與丈夫培養感情。
真相就是:永遠不要試圖在婚姻中去改變對方?,F實只能是事與愿違,平添爭執。
4
后來,朱淑真直接把這兩首詩扔給了丈夫,丈夫又怒又驚!
覺得身邊竟有如此叛逆之人,簡直不可思議。于是越發疏遠冷落她。
朱淑真痛恨自己被如此相待,她想到了離婚。
她又憤然寫下《黃花》一詩: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她借菊言志,寧可抱香老在枝頭,也絕不會跟著落葉飄零任人踐踏。
只是面對森嚴的禮教,她沒有辦法主動離婚。她也沒有學到李清照休夫的妙招。
丈夫這邊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又想顧及顏面好繼續升官發財,所以堅決不肯寫休書。
“哪怕你在角落發霉,你也是我們家的人”!
朱淑真的丈夫依舊四處應酬鉆營,樂而忘返。很快,他便娶了小妾。
這件事更加堅定了朱淑真要跟丈夫分開的意愿。
在丈夫又一次要去外地赴任時,她直言不去,要回娘家。
丈夫輕蔑一笑。他同意了。
帶著小妾去上任正合他心意,還省得某些人礙眼。
剛回到娘家里,她是安寧的,可是時間一長,閑言風語就止不住起來了。
在那個時候,哪有一直在娘家待著的。
她越來越寂寞,孤獨。但是她不甘心。
她開始尋找昔日的戀人。而他的戀人也恰好一直在悄悄打聽她的消息。
“欲寄相思滿紙愁。”她大膽地用書信傳情;
“乍得好涼宜散步”她大膽與舊情人相會。
就這樣,兩人前緣再續。
“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p>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很快風言風語已經如排山倒海向她撲過來。
她不甘心做一個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不幸婚姻的犧牲者,她只想守住自己的愛情。
可這種想法,即使是家人也不能接受。家里人也開始想盡辦法阻擾。
夫家最終也知道了,眼看鬧劇要起。
情急之下,朱淑真的詩文,被家人付之一炬。
她看著自己的詩文化為灰燼,在火光中亂舞,她感覺自己最后的希望也被火光滅盡后的無盡黑暗吞沒。
最終,朱淑真選擇用生命做最后的反抗。
大約在1180年,45歲的朱淑認真梳洗后,望著情人所在的方向,走入水中央。
一代才女,香消玉殞。只留下“不管風姨號令嚴”的勇敢絕唱回響。
5
在近千年前的宋代,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女人們面對的是來自整個社會,整個時代的巨大壓迫,反抗往往是無力的。
大多數女子并沒有機會去名正言順地求學,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多數人只能以丈夫和兒子為自己的天地,以丈夫兒子的成敗為自己的心云圖,哪怕過得再憋屈也只能忍氣吞聲。
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依然有諸如朱淑真、李清照這樣的女子,能認同自己的獨特,勇敢去做自己。
哪怕是只能如飛蛾撲火一般,在黑暗中劃出一道亮光,她們所照亮的也是千千萬萬后代女子。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困境。
但是總體來說,現如今留給女性的機會還是多了很多。
女性可以通過去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來不斷進步,實現價值。
只要自己有心去努力,就可以在各自的領域取得屬于自己的成就,而不是被動地被別人指指點點是否活得值與不值。
正如陳數的一句名言:
同樣是一把刀,你想的是做飯,我想的是作戰,我做事情的原則就是從利益出發它要不要做,從風險出發他該不該博,從能力出發它該不該干,從結果出發它劃不劃算,而不是別人告訴我,我對不對。
無論哪個年代,無論有沒有結婚,女性的自我認同才是自己最堅實的盔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