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彬的未婚妻張曉雯緊攥著喜糖在病房外哭暈的畫面,讓無數網友心碎。
據說,兩人已經領證,還計劃婚后開一家繪本館,可誰也沒想到,那句“等我出院就娶你”,竟成了馬彬留給她的最后承諾。
距離原定婚禮僅剩3天,喜糖未發、請柬未寄,一場本應充滿歡笑的喜事,最終以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結局收場。
令人無奈的是,這場悲劇的源頭,居然是一頓“其樂融融”的家宴……
燉母雞
4月28日,馬彬懷著對未來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滿心歡喜地回到家中,準備籌備婚禮,72歲的爺爺為慶祝孫子成家,琢磨著要讓大家吃頓好的。
婚期已定,5月8日,這個美好的日子承載著他和未婚妻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喜帖已經紛紛送到親朋好友手中,新婚前的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家中長輩們滿心歡喜,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喜事忙前忙后,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爺爺滿心歡喜,想著給大家加道菜,便將一只母雞燉了。
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其樂融融地討論著婚禮的各項細節??烧l也沒想到,吃完飯之后,馬彬便覺得自己有些不舒服。
起初,他只是有些腹痛腹脹,還伴隨著頭痛和發燒,這些癥狀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見,很容易被忽視。
因為天氣炎熱,所以馬彬并未太過在意,覺得可能只是小毛病,便自行吃了些阿莫西林和板藍根顆粒等藥物。
藥物似乎起到了一定作用,體溫逐漸降了下來,他便安心睡去,以為只是一場小感冒,第二天就會恢復如常。
接下來的幾天,馬彬的身體狀況并沒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樣好轉,反而在不知不覺中愈發糟糕。腹痛腹脹的感覺持續存在,且逐漸加重,原本只是偶爾的頭痛也變得頻繁起來。
但他依舊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許是不想因為自己的小毛病打擾到家人籌備婚禮的進程,或許是心存僥幸,覺得自己年輕力壯,能夠扛過去,他始終沒有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5月5日,馬彬發現自己小便變黃,皮膚也開始發黃,家人見狀,也頓時緊張起來,立刻將他送往當地醫院。但此時,病魔已經在他體內肆虐太久,病情急劇惡化。
僅僅幾個小時后,他便陷入了昏迷,生命體征急劇下降。
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馬彬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八方支援
當地醫院面對如此危急的病情,也感到束手無策,只能建議家屬盡快將馬彬轉至醫療條件更好的齊魯醫院,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于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在夜色中展開,馬彬被緊急轉院,他的命運懸于一線,所有人都在祈禱奇跡的出現。
馬彬的父母更是心急如焚,他們整日守在醫院,眼睛一刻也不敢離開重癥監護室的門,生怕錯過任何關于兒子病情的消息。
而當馬彬病情危急的消息在村里傳開后,村民們紛紛伸出援手,展現出了令人動容的團結與善良。
得知馬彬需要大量輸血,而醫院血庫緊張時,村民們毫不猶豫地自發組織起來,30多名老鄉連夜包車,跨越市區,趕到濟南為馬彬獻血。
一路上,大家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挽救馬彬的生命。
到達醫院后,村民們顧不上旅途的疲憊,立刻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獻血前的各項檢查。
這些樸實的村民,或許不善言辭,但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做鄰里情深,什么叫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醫院的醫護人員們也在全力以赴地搶救馬彬。他們日夜堅守在崗位上,密切關注著馬彬的病情變化,不斷調整治療方案。
每一次的會診,每一次的用藥,每一次的檢查,都凝聚著醫護人員們的心血和努力。他們與死神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只為了能從死神手中奪回馬彬的生命。
在面對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時,眾人的愛心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給予了馬彬和他的家人溫暖與希望。
然而,盡管村民們的熱血相助、社會各界的愛心捐款以及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馬彬還是沒能戰勝病魔。
馬彬的未婚妻張曉雯,手中還緊緊攥著準備好的喜糖,那是他們愛情的甜蜜象征,如今卻成了最苦澀的回憶。
她在病房外哭得昏天黑地,幾次哭暈過去。
曾經,他們一起規劃著未來的生活,想象著婚后的幸福場景,可如今,一切都化為了泡影。她的世界,在這一刻徹底崩塌,那個說好要娶她的人,永遠地離開了她。
與此同時,馬彬的爺爺更是心情復雜,在悲痛之中,還伴隨著內疚和自責。
爺爺的自責
原來,爺爺當日宰殺的蘆花雞是突然死亡的,老一輩的人大多節儉,這也的確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馬彬的爺爺也不例外。
當看到那只突然死去的母雞時,第一反應不是將其丟棄,而是想著不能浪費,于是精心將它燉成了一道菜。
盡管家人懷疑雞已患病,但老人秉持“不浪費”的傳統,堅持食用。
馬彬連續多日食用冰箱中剩余的雞肉,毒素在體內累積,最終引發爆發性肝衰竭。
雖然那只雞全家人都吃了,但是馬彬本身有乙肝病史,肝臟功能較弱,加上長期熬夜、飲酒等現代生活習慣,所以才成為這場悲劇中唯一的重癥患者。
網友評論中,許多人回憶童年吃瘟雞經歷,稱“老一輩總覺得高溫能解決一切”。
有專家指出,傳統“雞瘟”,像禽流感病毒,在高溫烹煮后是可以滅活的,但如果是產氣莢膜梭菌毒素,就必須要在100℃高溫下持續加熱數小時才可降解。
馬彬的爺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節儉之舉竟會釀成如此慘痛的悲劇。那只燉雞,也將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在日常生活中,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食品問題上,過度節儉卻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后果。
馬彬爺爺因不舍丟棄瘟雞,將其燉給家人食用,最終導致馬彬生命消逝,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過沉重。
在一些農村地區,部分老人由于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節儉觀念根深蒂固,常常食用一些變質或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物。
有的老人舍不得扔掉發霉的食物,只是簡單地將發霉部分切除,便繼續食用剩余部分,卻不知霉菌產生的毒素可能早已擴散到整個食物中。
還有些老人購買低價處理的臨近保質期或已經過期的食品,認為只要外觀和氣味沒有明顯變化,就可以食用,卻忽視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超標、營養成分流失等問題。
這些不良的飲食觀念和行為,不僅存在于農村地區,在城市中也時有發生。畢竟,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打拼賺錢不容易,能不浪費盡量還是不要浪費的好。
可是有許多病菌,使用普通的烹飪方式根本就沒辦法將其徹底消滅。
雖然“冰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食物變質的時間,但卻并不是“保險箱”,有許多細菌都可以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繁殖,所以放進冰箱的剩飯剩菜,都需要充分加熱并盡快食用。
結語
馬彬的離世實在讓人感到心痛,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生活中,很多年輕人總是一味吐槽老一輩過于節儉,卻從不主動向老人科普食品安全知識。為了避免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作為子女,可以多一點耐心,幫助老人平衡節儉與健康。
生命沒有僥幸,安全也不應該存在妥協。愿這場悲劇成為改變的起點,讓“吃好每一頓飯”成為對家人最樸實的守護。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