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十分重視氣節教育,要求人人樹立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情操,
一九三九年九月,總校挺進敵后通過同蒲鐵路封領線時,第三梯隊遭到日軍襲擊,少數區隊被敵人沖散,有的同志不幸被俘。
在這生死考驗的關鍵時刻,同志們表現無比堅貞,指導員常柏等同志英勇地用磚頭砸死敵人哨兵逃離虎口;
有的同志在被敵人押往太原的途中,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跳離火車脫險:
趙德馨等六位同志被敵人殘酷地用鐵絲把雙手、耳朵貫穿在一起,押往太原,他們忍著鉆心的疼痛,傲視敵人,寧死不屈,壯烈就義。
一九四一年八月,日、偽軍對我晉察冀邊區進行空前殘酷、持久的秋季大"掃醬",抗大二分校決定孫毅校長帶領直屬隊和抗二團留在韓信臺一帶山區與敵人周旋。
由李志民帶領抗一團越過敵人平漢鐵路封鎖線到冀中地區與抗三團會合,繼續進行教育訓練,
李志民與抗一團團長唐凱、政治處主任傅崇碧率部冒著敵人林立的碉堡封鎖和鐵甲車日夜巡邏的危險,先后兩次試圖越過封鎖線均未成功,
好不容易第三次才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進入冀中平原。可是,隊伍剛到冀中的定縣"油味村"隱蔽休息僅半天,傍晚,哨兵突然來報告:敵騎兵向"油味村"方向逼近。
李志民立即命令部隊分散隱蔽到附近的青紗帳里,待部隊疏散開后,他才和唐凱帶著五六個機關干部在離村莊不遠的一片玉米地里隱蔽下來。
不久,敵騎兵已分兩路從東往西逼近,把他們隱蔽的青紗帳夾在中間,兩邊的敵人距離他們都不足一百公尺,人聲、馬蹄聲聽得很清楚。
在這萬分危險的時刻,不料,分散隱蔽在離他們不遠的冀中部隊騎兵連的一匹戰馬因受驚動而嘶鳴起來。
敵人聽到馬鳴聲,立即停下腳步四外張望,有的還咋咋呼呼地喊叫:"哪里馬在叫喚?"
"八路的,我們看見了,快快出來投降。不出來?開槍了.統統的死了死了的!"他心里明白,敵人是在嚇唬他們,如果確已發現,早就沖進來了;
但是,當時的處境確實危險,如果敵人判定馬嘶聲的方向,闖進這片青紗帳,勢必有一場惡戰,由于敵眾我寡,犧牲在所難免。
所以,李志民示意周圍的唐凱等幾位同志向他靠攏,壓低嗓門嚴肅地對大家說:"眼前的情況十分危急,
敵人如果闖進青紗帳來,我們一定要堅決地打,能消滅他多少就消滅他多少,留下最后一顆子彈給自己,決不當俘虜,這是對我們每個黨員、革命戰士的考驗!
現在,大家分頭先把文件堅壁起來,準備戰斗!"同志們聽了他的話后,沒有多言語,只是堅定地點了點頭。
向身旁的同志握一握手,以示"告別",便分頭進行戰斗準備去了。這時,李志民又單獨交代身邊的警衛員,要他多留兩顆子彈,
檢查一遍是不是大家都犧牲了,萬一有負傷還沒有犧牲的,要補上一槍,最后再自殺。他會意地點了點頭,便深情地緊靠著我,臥倒在我的身旁。
不一會兒,出乎意料之外,我軍的戰馬嘶鳴引起了連鎖反應。南路、北路敵人的騾馬也此伏彼起地嘶鳴起來,片刻,青紗帳南北的馬嘶騾嘯聲便混雜一氣,
分不清哪有馬嘶鳴,大概是敵人誤認為剛才第一聲馬嘶是自己部隊的騾馬在叫喚,也就不再生疑,放心地維續向西而去,我軍也才轉危為安。
這次與敵遭遇雖然化險為夷,但在生死考驗面前,大家那種臨危不懼、不怕犧牲的精神和勇氣仍是十分可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