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營救在即,“最后警告”再度發出在全球沖突的舞臺上!而這一次,美國竟然甩開以色列,與哈馬斯展開直接談判。經白宮親自證實,此次談判取得進展,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哈馬斯更是直言,可以放棄加沙控制權。然而,以色列看了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何?
(被哈馬斯扣押的美以雙重國籍人員,同時也是以色列士兵的艾丹·亞歷山大,目前已經被釋放)
1、不帶以色列玩?美國和哈馬斯直接對話
據觀察者網報道,這一前所未有的外交舉措,由美國總統人質事務特使亞當·博勒在卡塔爾多哈主導,埃及和卡塔爾負責幕后協調。
這一舉動標志著美國外交政策的一次顯著轉折。
要知道,長期以來,美國就將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1997年之后更是無任何直接對話。而今,在哈馬斯與以色列關于停火協議的談判陷入僵局之際,美國冒險選擇了一條新路徑,試圖通過談判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知情人士透露,這次對話的重要議題之一是討論被扣押于加沙地帶的美以雙重國籍人質,并探索達成長期休戰的可能性。
而就在談判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相社交”上發出了直截了當的“最后通牒”。他要求哈馬斯立即釋放所有人質并歸還遺體,否則將面臨嚴厲的后果。他甚至警告,如果哈馬斯不響應,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一切“完成任務所需”的支持。
(哈馬斯在與美國談判期間強調到,若是可以實現永久停火,那他們可以交出對加沙的控制權)
2、哈馬斯讓步了:可以放棄加沙控制權
沒想到,向來強硬的哈馬斯,此次竟然做出重大讓步!
其高級官員巴塞姆·納伊姆公開呼吁進行人質交換,并提出其他要求:以色列必須從加沙撤軍、允許人道援助進入、在以色列不強制移民的情況下重建加沙等。
更重要的是,納伊姆表示,可以放棄對加沙地帶的控制權。當然,這一切有個大前提——實現永久停火。至于哈馬斯是否要解除武裝,他并沒有做出回應。
事實上,一直以來,哈馬斯作為加沙地帶的主要政治和軍事力量,始終堅持在釋放人質之前,與以色列就下一階段停火協議的細節達成一致。
但內塔尼亞胡一再拒絕結束戰爭或從加沙撤軍,前段時間他還公開威脅稱,“不釋放人質,以色列不會允許停火。如果哈馬斯繼續拒絕,將會有進一步的后果”。
說到底,這份停火協議遲遲未能落實,與內塔尼亞胡“以戰養政”的戰略邏輯脫不了干系。
(內塔尼亞胡直言談判將會在“炮火中”進行,這背后暴露出他的“以戰養政”戰略邏輯)
3、內塔尼亞胡的“以戰養政”策略
內塔尼亞胡態度其實已經相當明確了,談判,只會在炮火下進行。
近段時間,以色列不斷加大軍事行動力度,聲稱要進一步擴大軍事占領范圍,并計劃在加沙地區維持無限期的軍事存在。同時,他也通過外交手段,施壓哈馬斯釋放人質,并推動美國提出的三階段協議。
這種“以戰養政”策略顯然已成為內塔尼亞胡政府的主要決策方向。
背后原因并不難理解,對以色列而言,美軍是一個巨大的政治砝碼和象征,通過打擊哈馬斯所贏得的戰術勝利,可以短期內提升政府威信與民意支持。以色列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持下,這種策略足以讓內塔尼亞胡假想敵被徹底打服,并借此拉攏國內右翼陣營以鞏固政權。
然而,現實往往比計劃更復雜。以色列在軍事上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否真的能通過戰術上的勝利來帶來戰略上的全面勝利,依然存在不小變數。
(特朗普訪問中東,與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達成協議,以色列擔憂今后自己會被邊緣化)
4、哈馬斯讓步了,以色列卻高興不起來
其實,這個變數主要就在美國身上。
目前來看,通過談判,美國和哈馬斯都得到了彼此想要的東西——即哈馬斯順利摸清美國態度,這將為之后鋪好談判之路;美國則想要加速解決巴以沖突,從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亞太地區。
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展開他的中東之行,行程名單中卻并未包括以色列,而是將重心放在了海灣國家。
可見,美國中東戰略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以色列才會在得到哈馬斯的承諾后,依舊開心不起來,因為他們在害怕自己被逐步邊緣化。
畢竟以色列依賴于美國的軍事援助和外交支持,而美國對海灣國家的逐步傾斜,可能會削弱以色列在該地區的傳統優勢地位。尤其在財政上,以色列面臨需要維持高昂軍事需求的壓力。
#瞭望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