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由荔灣區文廣旅體局主辦、荔灣區博物館承辦,區內20家文博場館聯合協辦的“讀懂荔灣,從博物館開始——2025年荔灣區‘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暨博物館主題游徑發布儀式”于5月17日在廣州鐵路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首次整合、匯聚荔灣區內博物館、類博物館資源,集中宣傳展示荔灣文博事業發展成果,共同慶祝這個屬于博物館的節日。
20家文博場館,共話傳承同繪華章
荔灣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區核心區,以深厚的文脈底蘊、多元的藝術傳承、繁榮的商貿傳統和光輝的革命印記,構筑起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近年來,荔灣區深耕歷史沃土,推動“國有+民辦”雙輪驅動,構建起以國有博物館為龍頭,非國有類博物館為補充的“十分鐘文博圈”,這里既有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等文化殿堂,亦有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粵海關博物館、錦綸會館等商貿地標,既有蔣光鼐舊居、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活動舊址等革命史跡,又有荔灣城市記憶館、棋文化國粹館等新興展覽空間,每一處都是嶺南文化的鮮活注腳,共同織就一幅老城新韻的錦繡畫卷。
活動儀式上,荔灣區內20家文博場館攜手締結友好合作關系,加強資源共享、文化共榮,開啟“博物館+”創新發展模式,共同為廣州建設“博物館之城”書寫荔灣樣本。
四大主題游徑,串聯荔灣文脈商脈
本次活動正式發布了四條精心策劃的博物館主題游徑,包括文脈留芳、商脈通達、藝脈傳揚、血脈賡續四大版塊,串聯起多個標志性文博場館,為公眾奉上打開荔灣文化寶庫的金鑰匙,開啟穿越時空的沉浸之旅。
游徑一“文脈流芳:歷史長河中的記憶與芬芳”,涵蓋荔灣博物館——廣府茶文化展覽館——李小龍祖居展示館——荔灣城市記憶館——詹天佑故居紀念館——廣州鐵路博物館——棋文化國粹館——采芝林中藥文化展覽館。從青磚石腳的西關芳華,到“出新出彩”的城脈新章,從茶香棋茗的嶺南雅趣,到鐵軌鏗鏘的工業脈搏,從李小龍的武術哲思,到中藥世家的百年匠心……,生動展現荔灣作為“廣府文化活態博物館”的深厚底蘊,勾勒嶺南文脈的源遠流長。
游徑二“商脈通達:千年商都的傳奇與蝶變”,涵蓋錦綸會館——荔灣博物館——華輝腸粉博覽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粵海關博物館——廣州香水香料博覽館——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廣州沙面體驗館),帶你回溯千年商都的輝煌歷史,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繁盛,感受傳統產業與當代創新的交融共生,領略荔灣商脈綿延的開放精神與創新活力。
游徑三“藝脈傳揚:藝術殿堂里的守正與創新”,包括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荔灣非遺展示廳——廣東美術館(白鵝潭新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通過這條游徑,你可以欣賞傳統建筑的極致工藝,聆聽南國紅豆的粵韻風華,品味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見證藝術巨輪的灣區啟航。
游徑四“血脈賡續:革命熱土上的信仰與傳承”,荔灣紅色甲工展覽館——蔣光鼐舊居展覽館——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活動舊址——西塱裕安圍革命老區紀念館——中共赤崗黨支部舊址(郭氏宗祠)——葵蓬革命老區舊址紀念館,以革命史跡為坐標,從甲工學子投身革命的熱血吶喊,到裕安圍農民運動的星火燎原;從蔣光鼐將軍的抗日鐵血,到地下黨組織的隱秘斗爭,串聯起荔灣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激勵新時代賡續精神血脈、傳承使命擔當。
手作嶺南+文創市集, 玩轉博物館新體驗
活動現場設置有博物館文化展示長廊,各場館的特色主題在這里可一覽無余。“手作嶺南”互動區集合了各館精心設計的體驗活動,陳家祠的門神涂色,十三行博物館的通草畫繪制,荔灣博物館的趟櫳門扇面拓印,廣州鐵路博物館的奶茶試做體驗,錦綸會館的時節香囊和采芝林中藥文化展覽館的艾條制作等,吸引了觀眾熱情參與。文創展銷區匯聚了一些場館的文創產品,趟櫳門木雕擺件、紅色甲工主題冰箱貼、永慶有喜玻璃杯、72家房客聯名鑰匙扣等,讓觀眾在方寸間感受歷史與生活的連接。
博物館奇妙夜 點亮文旅新場景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區內部分文博場館延長開放時間至21:00,為市民群眾提供別樣的夜間文化休閑體驗,開放場館包括:廣州鐵路博物館、荔灣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荔灣非遺展示廳、李小龍祖居展示館、荔灣城市記憶館、錦綸會館、華輝腸粉博覽館、廣州香水香料博覽館、西塱裕安圍革命老區紀念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