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底中美兩國因為關稅問題正在關系緊張時刻,美國參議院突然宣布對特朗普提名的美國駐華大使戴維·珀杜(中文名龐德偉)進行投票聽證,并最終以67:29的優勢確認其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美媒稱因為美國大使在參議院過關這一流程屬于“不限定日期”,也就是由政府決定其什么時候聽證和履職;所以特朗普選擇在4月29日這一時刻,被認為是美國對華釋放的明確緩和信號。在這件事過去后13天,中美在日內瓦宣布了互減關稅的聲明。
15日,美國駐華大使館宣布龐德偉大使已經抵達北京,開始正式履行職務。他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文稱,自己榮幸能代表特朗普擔任駐華大使,且已經準備好開始工作,讓美國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并且配上了他的圖片。這里媒體關注到龐德偉大使和之前美國絕大多數駐華大使有區別的是,他并未明確表示來華“推進中美關系”的目標。而且在遞交國書環節,龐德偉再度強調“代表美國人以及特朗普總統推進美國的利益”。
16日,在龐德偉大使抵達北京的第二天,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了美國務院對中國實體的制裁,理由是所謂的“涉及伊朗導彈問題”。這則文件列入了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幾個實體名單,并聲稱制裁的目標是“曝光并挫敗伊朗獲取支持其彈道導彈計劃的設備和物項的圖謀,挫敗、削弱及剝奪IRGC等組織獲得的資源”。此前的報道提及美國多次毫無理由以伊朗石油、導彈材料、伊核協議等問題對全球其他國家進行制裁,且從不公布相關的“證據”。
美媒的報道也提及,龐德偉大使的履職措辭提到“讓美國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的目標,以及他要維護美國利益等說法,具有濃重的“特朗普主義”風格,但這對于構筑和推進中美關系發展的“本職工作”沒有什么幫助。美國公布的履歷顯示龐德偉出任參議員之前,在全球500強企業擔任CEO,這一資歷在參議院顯得非常特殊;且他之前也經常香港、新加坡等地居住,對中文也有了解,所以在他自身商業利益背景非常濃厚的前提下,龐德偉也被認為“最適合在中國履職的外交官”,受到一部分民主黨人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還有,15日在龐德偉大使來北京之后,中方外交部回應表示愿意提供便利,且中國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來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對此也有評論表示:“當前的美國駐華大使的形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特朗普本人的代理人,其聲明‘為特朗普服務’這點很關鍵;不過幾天前剛卸任不久的美國前大使伯恩斯,還在指責中國沒有處理所謂的芬太尼問題,對華加征20%的關稅只是開始之類的言論,可以看出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按照現在中美關系都不用指望會他們有友善的態度和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