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每一次高校領導班子的變動都備受矚目,因為這往往預示著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轉變。
2025 年 5 月 16 日,教育部黨組宣布高新波同志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這一消息瞬間在教育圈掀起波瀾。那么,高新波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又有著怎樣的經歷,能在 53 歲便挑起這所知名學府的大梁?
高新波出生于 1972 年 8 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 “學者型領導”。他的學術生涯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緊密相連,1994 年,他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畢業。
隨后繼續在該校深造,分別于 1997 年和 1999 年獲得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工學碩士學位與工學博士學位,甚至他的博士論文都是與日本靜岡大學聯合培養完成的。這樣扎實的學術根基,為他日后在科研領域的深耕細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9 年 12 月,高新波選擇留校工作,開啟了他在教育與科研領域的雙重探索之旅。從電子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的一名普通教師逐步成長為副主任、副院長,他一步一個腳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與管理經驗。
隨后,他又擔任過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校長助理等職務,每一個崗位都是對他能力的錘煉與考驗。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兼任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科研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 年 5 月,他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出任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在新的平臺上展現自己的領導才能與教育理念。
在科研方面,高新波堪稱成果豐碩。他長期致力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等前沿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學術界聲名遠揚。
40 歲那年,他成功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這一榮譽分量極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我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關鍵部分,是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能夠在 40 歲就獲此殊榮,足以證明他在科研上的卓越成就與深厚造詣。
要知道,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評選競爭異常激烈,不僅要求候選人在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年齡不超過 45 周歲,而且要在科研能力、教學水平以及所在單位申報學科的整體實力等多方面表現突出。高新波能夠脫穎而出,可見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處于領先地位。
除了長江學者這一榮譽,他還主持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項目,這同樣是對他科研能力的高度認可。
國家杰青項目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能主持此類項目,說明高新波的科研思路與成果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
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獎項方面,高新波同樣成績斐然。2016 年,他牽頭完成的 “圖像結構建模與視覺表觀重構理論方法研究” 榮獲自然科學二等獎,這一成果在圖像處理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此外,他共計 4 次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9、2011、2015、2019),這些獎項充分彰顯了他在科研工作中的持續性創新能力與卓越貢獻。
憑借這些出色的科研成果,他在 2023 年還成為了院士有效候選人,雖然最終未能當選院士,但這無疑是對他科研成就的又一次高度肯定,也讓人們對他未來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充滿期待。
如今,53 歲的高新波回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擔任校長,可謂意義非凡。西電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 “國家隊”,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在當下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西電急需一位既懂前沿技術又具備豐富管理經驗的領導者來引領學校邁向新的高度。
高新波的回歸,無疑為西電注入了一劑 “強心針”。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研究背景,有望推動西電在相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科研創新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而且,他在重慶郵電大學任職期間推行的 “人工智能 + 信息學科” 創新培養模式,還獲得了國家級教學獎,這一成功經驗或許也將被引入西電,為西電的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活力與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