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印巴局勢剛緩和,印度國內卻掀起了新一輪荒誕輿論風波。
一位名叫尚卡爾的印度退役中將,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公開表示,如果必須在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選一個敵人,印度更愿意選擇與中國開戰。
這番話一出口,立刻在國際輿論場上引發爭議。
不少觀察人士將此視為印度軍政體系又一次典型的“戰敗自我安慰”式表態:嘴上越硬,反而越暴露其內心的焦慮與無力。
印度自嗨
回顧這場印巴沖突,印度政府顯然不愿承認自身的失敗。
從開戰伊始,印度媒體和高層就不斷高調渲染所謂“朱砂行動”的成效。
總理莫迪在5月12日發表的講話中更是聲稱,印軍徹底摧毀了巴方的多個“恐怖分子營地”,打出了印度軍隊的“新標準”和“新常態”。
然而,這番話很快就遭到打臉。
法方和美方證實,印度采購的三架“陣風”戰斗機在沖突中被擊落,且其中一架竟是印空軍參謀長喬達里的座機。
印度空軍損失慘重,遠不如宣傳中的“凱旋歸來”。
而讓印度軍方顏面盡失的,并不僅僅是戰機損毀,更是戰斗的全過程暴露出其系統性的短板。
巴基斯坦此次空戰中依托中國制造的殲-10CE、彩虹-4無人機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建立起一套初級但完整的現代化作戰網絡。
印度方面盡管擁有蘇-30MKI、“陣風”、S-400防空系統等各國先進裝備,但在戰場上卻完全無法形成協同作戰能力,反而被更懂系統融合的巴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面對這樣一場軍事上的潰敗,印度方面的回應模式仍如以往一般熟悉:虛張聲勢與信息粉飾并行。
一方面,莫迪政府聲稱“暫時停火”,繼續釋放強硬信號,試圖營造“印度不吃虧”的印象;
另一方面,退役將領登場“補刀”,以更加夸張和離譜的說法來模糊事實,給民眾制造一種“精神勝利”的錯覺。
尚卡爾中將的發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登場。
他聲稱巴基斯坦軍隊對中國武器的使用熟練度超過中國解放軍,因此“與其和巴軍交戰,不如直接對陣中國”。
此言一出,中文互聯網頓時炸鍋。
無數評論嘲諷尚卡爾的邏輯荒謬——如果說一個國家引進別國武器后用得比原產國還好,那是否意味著印度軍隊對法國、美國、俄羅斯裝備的掌握也勝過這些國家?
而從這場沖突看,印度的這些“先進裝備”恰恰成了“紙老虎”,被巴基斯坦打得體無完膚。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并非某個將軍一時口誤或情緒失控,而是印度軍政精英階層慣常的輿論套路。
從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到2017年洞朗對峙,再到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印度每次軍事失利后,官方和軍方常常不是深刻反思,而是啟動一套既定的“戰后敘事”:
強調敵人“狡猾”或“不按常理出牌”,塑造“雖敗猶榮”的國家形象,以此來轉移國內對失敗的關注,緩和輿情壓力。
這種模式在尚卡爾的言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碰瓷中國
然而,如果說面對巴基斯坦還能“強詞奪理”,那么把中國拉出來當“替罪羊”就顯得尤為荒唐。事實是,中印兩國的軍事實力差距遠比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要懸殊得多。
這不僅體現在武器裝備的代差,更體現在體系作戰、軍工基礎和戰略規劃上。
若真與中國開戰,印度所面臨的將不僅是空中火力的碾壓,還有來自電磁、信息和網絡層面的立體打擊。
中方可用的手段從殲-20隱身戰機到攻擊-11無人機,從空警-500預警系統到東風系列導彈,早已超出印度軍方目前能有效應對的范圍。
如果說在印巴沖突中巴軍只是動用了中國賦予的一套“簡化版”戰法體系,那么在中印對抗的設想中,中國擁有的將是一整套“完全體”。
比如戰斗打響前,解放軍可先動用電子戰飛機全面壓制印度雷達,再用自殺式無人機與導彈發動飽和攻擊,爭取在第一輪打擊中癱瘓印度主要空軍基地與防空陣地。
一旦奪取制空權,空軍主力將展開精確打擊,陸軍則可從中巴邊境與藏南方向發起包圍。
在這種背景下,印度連“新德里保衛戰”都可能不得不提前打響。
更為嚴重的是,印度軍隊的問題并非僅是裝備落后。
其軍費中近四分之一用于支付養老金,自研武器多年難產,采購系統則頻繁爆出貪腐丑聞。軍工研發依賴外國技術,訓練體系混亂,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大量采購的“高端武器”在真正實戰時反而成為負擔,不僅維護困難,配套不足,而且在多源系統間缺乏數據融合能力,無法發揮整體作戰效能。
這種現實,印度國內并非無人知曉。
近年來,不乏有識之士呼吁政府停止對軍事失敗的過度包裝,轉而認真推進軍改、優化軍備結構、提升部隊綜合素質。
但在選舉政治高度主導的背景下,民粹主義思維仍然占據上風,導致真正的改革遲遲難以落地。
政治精英更傾向于用“對外強硬”的姿態來收割民族主義紅利,哪怕這只是一場輿論上的虛擬勝利。
碰瓷中國,或許能暫時為莫迪政府和印度軍隊找到一個“合理”的出氣筒,但終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如果連巴基斯坦都應付不來,又拿什么去與中國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