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新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首發,探索“展覽+書籍+文創”結合的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文博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觀眾來到國博的第一站就是“古代中國”基本陳列。2024年,國博累計接待觀眾近700萬人次,其中“古代中國”接待的觀眾量超過680萬人次。為了讓更多觀眾更好地讀懂“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讓更多人不用排隊便能把國博最受矚目的展覽“帶回家”,《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這本歷史文化圖書正式亮相。
《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該書精選“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的115件珍貴文物,架起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橋梁,幫助讀者讀懂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和突出特性。全書由9名擁有豐富講解工作經驗的國博社教專業人員編寫,20余名知名學者論證審核,“讓文物開口說話”,將專業的考古數據和文獻轉化為115篇深入淺出、耐人尋味的故事。
觀眾舉著國博鳳冠冰箱貼合影。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今年是趙婧舒在國博工作的第十個年頭,此次擔任《遠古時期》部分作者。“還記得第一次講解‘古代中國’展覽時,一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拽著我的袖子,指著鷹形陶鼎問:‘為啥不做成小貓呀?’寫作過程中,我把這個可愛的問題也寫了進去。”趙婧舒說,“下次來國博前,別忘了先翻翻這本書,它里面不僅藏著好多古人沒說完的話,還有許多展廳里看不清的文物細節圖。”
博古架文物冰箱貼擺件套裝。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一眼萬年系列文物拼插。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該書有近700張超清大圖,350余件關聯文物構成知識譜系,同時融入文物三維模型數據、“國寶話文明”視頻;還圍繞書中的8件珍貴文物及其他重要文物,配套開發出文具、玩具、冰箱貼、背包等60余款新文創。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