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淑妃楊氏(生卒年不詳):隋煬帝之女。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與隋煬帝的母親獨孤皇后是親姐妹。李淵進駐長安后,沒有將正值芳齡的隋朝小公主殺害,而是于武德二年(619年)春,將其指婚給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封為貴人。唐太宗李世民接受李淵的禪讓,登基為帝,楊氏被封為淑妃,地位僅次于長孫皇后。楊妃相貌清麗,楚楚動人,頗得太宗的寵愛,先后為唐太宗生下吳王李恪、蜀王李愔兩個兒子。永徽四年(653年),李恪卷入房遺愛謀反之案,蒙冤而死。李愔也受牽連,廢為庶人,流放巴州。
6.德妃陰氏(生卒年不詳):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武威市)人,隋朝長安留守陰世師之女,頗有姿色。大業十三年(617年),其父陰世師阻止李淵攻破長安,殺害李淵之子李智云,挖掘李家祖墳。李淵攻破長安城后,將陰世師斬首,陰家女眷沒入掖庭。陰氏為李世民生下皇五子李佑,冊封德妃。貞觀十七年(643年),齊王李佑舉兵謀反,事敗被擒,廢為庶人,賜死于內侍省。陰氏受到株連,貶為嬪位,郁郁而終,陪葬昭陵。
7.妃子楊氏(生卒年不詳):隋觀王楊雄侄的侄孫女,唐高祖李淵第四子李元吉的王妃。玉貌雪膚,眉目如畫,身材婀娜。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將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全部殺了,只留下李元吉六個女兒和一堆妃子,給了她們一個狹小的棲身之所。楊氏作為李元吉的正妃,過慣了享樂的生活,想逃避現有的狼狽窘境。李世民則貪戀楊氏的美貌,兩人走到了一起,生下了兒子曹王李明。唐太宗非常寵愛楊氏,一度想立她為皇后,遭到了名臣魏征的反對才作罷(魏征用“辰贏”的典故,勸阻李世民立弟媳楊氏為皇后,暗示此舉會因倫理污名損害帝王聲譽)。后來,李明過繼給李元吉當兒子,楊氏至死都沒有封號。
雖然楊氏最終沒有成為皇后,但并沒有影響她在此后繼續獲得恩寵。據《歸仁縣主墓志銘》(歸仁縣主是李元吉之女)記載:楊氏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去世。楊氏死后,唐太宗哀傷不已,下詔舉哀并為其舉行厚葬。至此,在李元吉遇難21年后,身份尷尬的楊氏完成人生的謝幕。只是史料沒有記載,她究竟是跟誰葬在一起的。
唐高宗李治
1.皇后王氏(?—65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北魏尚書左仆射王思政的孫女。堂伯母同安長公主(唐高祖李淵的妹妹李氏)因見王氏姿容妖麗、溫順善良,告知唐太宗,娶為晉王之妃。姿容漂亮,身材高挑,被譽為“大唐最美皇后”?。尤其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封太子妃。永徽元年(650年),立為皇后。
王皇后無子嗣,性情耿直,不會委曲己意而奉承高宗,又不善待下人。而蕭淑妃接連誕下三個兒女,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王皇后揣測高宗的心意,暗中讓唐太宗的才人、高宗的情人武媚娘蓄發,勸高宗將其納入后宮,以離間蕭淑妃之寵。武媚娘妖冶迷人、巧慧,多權數。入宮中,對王皇后、蕭淑妃兩人各個擊破,成為了高宗最寵愛的妃子。王皇后聯合蕭淑妃,誣告誹謗武媚娘,但高宗只相信武媚娘。
永徽五年(654年),武媚娘捏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王皇后惶恐不安,于次年六月,秘密與其母親柳氏求巫祝以“厭勝之術”詛咒武則天。事發后,王氏的舅舅、宰相柳奭被免職。永徽六年(655年)十月,王皇后和蕭淑妃均以謀行鴆毒的罪名廢為庶人。兩人被囚禁后,高宗又時常想念她們,決定將她們釋放。武媚娘大怒,將王、蕭每人各打一百臀杖,砍掉手足,投入酒缸,骨醉而死。王氏、蕭氏族人流放嶺南,改王氏的姓為“蟒”,蕭氏為“梟”。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恢復王、蕭原來姓氏。
2.淑妃蕭氏(?-655年):南蘭陵郡(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人。漂亮妖嬈,嫵媚迷人,聰慧乖巧。年輕時嫁給太子李治,受封良娣,深得寵愛。高宗登基,晉位淑妃,先后生下義陽公主李下玉、許王李素節、宣城公主。不僅容貌出眾,還聰明伶俐,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這使得她在后宮中顯得非常耀眼?。因姿色妖媚受寵,而又陰狠善妒,導致王皇后失寵。王皇后嫉妒蕭淑妃,兩人常常在高宗面前爭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