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皇后吳氏(713-730年):濮州濮陽縣(今河南濮陽縣)人,郫縣縣丞吳令珪的女兒。吳令珪犯罪,家中女眷被沒入掖庭為奴。此時,吳氏還只是女童,跟著進入了掖庭。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臨幸忠王李亨(即唐肅宗)的宅邸,見李亨使用的服飾、器具簡陋。既沒有婢女打掃庭院,也沒有樂女彈奏歌曲。令宦官高力士挑選掖庭五個宮人賞賜給忠王,吳宮人就是其中之一。容貌端麗,性格謙遜,得到了李亨的寵愛。
開元十四年(726年)十月,生長子李豫(即唐代宗)。開元十七年(729年),生次女和政公主。開元十八年(730年),年十八歲的吳氏去世,葬于春明門外。吳氏去世八年后,李亨(即唐肅宗)被立為太子。又過了十八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李隆基倉惶逃往蜀地。在馬嵬坡遭遇士兵嘩變,李隆基被逼處死了楊貴妃,繼續去蜀。
太子李亨則北上靈武平叛,并在靈武登基稱帝。李亨繼位,長子李豫被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于758年被立為太子。762年,唐肅宗李亨去世,李豫對即位,為唐代宗,追謚生母吳氏為章敬皇后。大歷二年(763年)三月,與肅宗合葬于建陵。
唐代宗李豫
1.皇后沈珍珠(726年-?):相傳名為沈珍珠,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官宦世家出身。父親沈易直曾任大理正、秘書監、銀青光祿大夫。死后,被唐德宗追贈為太師。
開元末年(741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選進東宮。因美貌如花,談吐脫俗,賢淑純良,深受皇太子李亨、廣平王李豫的喜愛;李亨將沈氏賜給當時的皇長孫李俶(后改為李豫)。742年,沈氏在長安皇宮大內的東宮,生下皇長曾孫李適(即唐德宗)。
755年,發生安史之亂,玄宗倉皇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親未能隨駕。756年,李豫收復洛陽,在掖庭宮中見到沈氏。因收復北地重任在身,沒有迎回長安,將沈氏安排在洛陽。不巧,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762年,唐代宗即位,同年收復洛陽,未得到沈氏下落,下旨尋找沈氏。779年,唐代宗去世,李適繼位為唐德宗。
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冊封儀式上,德宗及大臣對著空中跪拜,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朝臣都為之哭泣。805年,沈氏的曾孫唐憲宗即位,追尊沈氏為太皇太后,上謚號為睿真皇后。認為沈氏已死,為其發喪,葬衣冠冢,神位主祔代宗廟。
題外話:唐德宗李適尋母
大歷十四年(779年),代宗駕崩,太子李適即位,為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遙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 在含元殿舉辦封冊之禮。李適親奉表冊,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均哭泣。為尋找生母,德宗李適采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任命睦王李述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處尋訪,多方查找。
同時,對沈氏家族大加封贈,以期母子團聚。建中二年(781年),消息傳來,沈太后在洛陽找到了。長安城中一片喜悅,唐德宗將其迎入東都上陽宮,派遣宮女百余人,懷著御賜之物到上陽宮供奉“沈太后”。不久,證實所謂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養女。因年紀、相貌酷似沈氏,并與之在宮中有所接觸,誘于名利而行冒充之舉。
德宗的左右很氣憤,紛紛請求對之治罪。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還對身邊的人說:“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騙也沒關系。”從此,冒名者越來越多。然而,終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母親沈太后。
2.貴妃獨孤氏(?-775年):左威衛錄事參軍獨孤穎的長女。天生麗質、貌美聰慧。李豫為太子時,因容貌秀麗入宮。不僅外貌出眾,而且聰明睿智、婉麗貞仁,為代宗生下兒子李迥和華陽公主。對李豫十分體貼,李豫生活中的事情都會與她分享。為人低調,從來不干預政事。李豫想要封賞她的家人,予以拒絕,是代宗的畢生摯愛。
寶應元年(762年),李豫即位,為代宗,兒子李迥獲封韓王。大歷三年(768年),冊立為貴妃。深得代宗的寵愛,寵遇無雙。女兒華陽公主得母親遺傳,長得非常漂亮。又聰明伶俐,乖巧可愛,是代宗的掌上明珠。大歷十年(775年)十月,獨孤貴妃殯于內殿。代宗抱著愛妃的遺體久久不肯放手,不讓安葬,哀痛至“數日不視朝”。重臣們沒有辦法,一個個老淚橫流,跪地哀求,好不容易才勸代宗同意將獨孤氏收殮。裝殮后,代宗日夜守在獨孤氏的靈柩前,長達數月,以至形銷骨立。追封為皇后,謚號貞懿皇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