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大連)國際文化旅游產業交易博覽會上,來自大理鶴慶的《雙生萬象》銀壺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中藝杯”金獎,為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再添新彩。
《雙生萬象》銀壺和獎狀。
走進鶴慶某公司,一把以“一壺雙口”為核心設計、表面鏨刻著大象與孔雀紋樣的純銀壺映入眼簾,壺身浮雕層次分明、栩栩如生。
“這是我們團隊創作的作品《雙生萬象》。”鶴慶銀匠李金柱介紹道,“一壺雙嘴,一端為象頭,一端為孔雀頭,壺身兩側的飛天造型把手象征著連接云南與東南亞、南亞的紐帶。該作品的設計承載著云南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寓意,呼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文化交融,以銀壺為載體,巧妙結合云南元素與東南亞符號,成為‘民心相通’的具象表達。”
鶴慶銀匠在守正創新中,將鶴慶銀器帶出云南,走向世界。
獲獎的李金柱、田銀忠是新生代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展現出鶴慶匠人堅韌不拔、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
田銀忠說:“銀壺浮雕鏨刻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步是心中有畫,把圖案繪畫到銀壺的表面;第二步是用粗的鏨刻刀,進行輪廓的鏨刻刻繪;第三步是一個精雕的過程,用點線面的結合把它的美感體現出來。在制作的過程中考驗匠人的耐心,還要注意好力度。”
日照金山壺系列作品。
此外,該公司有一組日照金山壺系列作品,將梅里雪山、玉龍雪山等鏨刻到銀壺上。鶴慶銀匠在守正創新中,將鶴慶銀器帶出云南,走向世界。
如今,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領域的匠人們正以熱情、包容、創意、開放的姿態,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這門古老的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李保彤、趙春梅、楊帆 文/圖)
來源:鶴慶縣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