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陵蘭島北部,有一種被極地生態學者稱為“黑雁悖論”的生存現象:當遷徙期的黑雁發現濕地的食物減少時,雁群中的成年雌鳥便會啄食自己還未孵化的雁蛋,以換取能量完成飛行——這可能是自然界中最悲哀的策略之一。
可畢竟那種畫面,還僅僅只是出現在鳥類身上。而當它的影子瞄向人類時,或許意味著悲哀再次加劇。
今天周末,本該休息的時間,我們就簡單聊點沒那么復雜的話題,是我在幾個博主的主頁刷到的視頻。
首先是這位博主發布的“監控視頻”,右上角記錄里有準確的時間:3月14日8點37分左右發生。十幾名城管突然沖出,二話不說兩分鐘內搬空水果店鋪門口的水果??杀氖桥陠T只有一個人,完全搶不過他們,只能事后看這空空如也的店鋪大門,靜默無言。
連強盜都知道要蒙面出門,而這些人卻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做得理直氣壯。這已不是“超線”的問題,而是道德“斷線”的體現。
當然,城管是有理由的,就和支持他們的那群人所認為的一樣:水果超出了店鋪的大門線,那是一條“原則線”。
所以,水果就不再屬于你的私人物品,城管有權將其搬上車,甚至搬進自己的肚子里。
這種現象并非第一次出現,早在去年開始,已經多次有過城管在水果店鋪門口搬水果的畫面。其中最諷刺的兩個,一是趁著店鋪老板有事不在店里的時候偷偷搬,另一次是趁著女老板在門口抱小孩的時候強行搬。
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城管這樣的行徑,是否正當。
這個在正常人看來并不需要耗費太多腦細胞的問題,居然也能存在爭議,是令人不可思議的??蓪嶋H上,你只需要把事情反過來看一遍,就能輕而易舉的判斷出誰對誰錯。
既然行為正當,為何要“偷偷”?
既然程序合理,為何每次事情發生后都要“道歉”?
既然每次都要在事后道歉,又為何下次還能繼續偷偷的去搬和搶?
通報處理和道歉的意義,在哪里?
其實類似的“結局”,已經無法反駁的說明了“究竟誰的問題更大”,就像前天我在文章里提到“株洲某銀行”事件,為了取錢,家屬把重病的老人抬到銀行辦理業務,然后老人死了。
有幾個不明事理的人私信謾罵:家屬也不是什么好鳥,為什么會忘記密碼?重病還把人抬過去,有沒有良心?銀行沒錯!
可結果呢?人去世后,業務不僅辦好了,銀行還給了家屬10萬塊雙方達成和解。
簡單至極的道理,沒錯為什么要賠這么多錢?
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是,相比前幾年,現在的攤流量明顯減少了一部分。按理說,這種局面下城管和攤販之間的矛盾頻率也應該下降才對……可實際上卻是不降反增。除了上面所提,5月15日另一座城市的巡查人員合力掀翻夜市攤販車子的視頻,也被網友發了出來!
我真的完全看不懂他們,何至于此?是這名攤販太窮了,上供不起“芙蓉王”嗎?
根據“新京報”采訪到的內容,巡查人員主要有兩條解釋:一,攤販沒交錢;二,他自己推倒的。
這看上去有點搞笑,以及相當的諷刺。就如同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黑雁悖論”,明明底層掙點生活費已經那么艱難,卻依舊有人想方設法的來掏他們的口袋。
這些城管、巡查人員,對流動攤販而言,不就是為了“補充體力”,從而把他們當作養分的“黑雁”么?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類似事件發生的頻率不降反增,因為攤販越少,城管們就越要先下手為強,猶豫就會被別人搶先。以至于大半夜跑到攤販家里,讓攤販幫他們向其他攤販每個月收一條“芙蓉王”這樣的迷之操作都出現了……至少,這種畫面以前是很少見,甚至見不到的。不像現在,市場,仿佛開門收香火;執法,如同圈地要分紅;攤販,不過是路過的龍套,被迫入戲罷了。
長此以往,結局會是如何?《左傳》里有這樣一句話:竭澤而漁,豈不獲哉?而明年無魚。
答案顯而易見:攤販的數量必然會如他們所愿,越來越少。但那樣并不證明人們不再需要這份謀生的手段,而是人們在思考其他的出路。然而這并非好事,因為大部分正經的出路,絕非靠“思考”就能得到。就是孟子那句:“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你指望一個飯都沒得吃的人,來跟你講道德和文明?
我一直認為,文明進程意味著社會對弱者的寬容,而不是用權力的刀鋒逼迫他們在寒風中裸奔??涩F實往往讓人啞口無言。攤販、底層不過求得一線溫飽,卻被人割去那唯一的稻草。
誰在食蛋?誰在飛?誰又在笑看卵破?若視預警而不顧,終于一天,會見證代價的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