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城市更新和升級改造,將老舊廠房再利用;以“村AI+”邀請賽助力,激發新質生產力新動能;提供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產業空間,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核心區……5月15日,“遇見豐臺·眾匯京彩”——北京10號線“青創村”創新發布會在北京市豐臺區玉泉營街道紀家廟雙創產業園舉辦。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豐臺區積極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范區,加快京津冀人才協同發展,通過政策支持、政務服務、資金扶持、場景賦能、人才保障等多方面措施,打造站城融合創新生態圈,推動創新創業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書寫“城市與青年共成長”的嶄新篇章。
提供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產業空間
從地鐵10號線紀家廟站D口出來,向西而行,仿佛步入一個奇幻小鎮,沿途是老舊廠房變身的紀家廟雙創產業園、花鄉青旅科創園、10號線創意公園三大“青創”園區。在豐臺,一個以地鐵“黃金環線”10號線為紐帶的青年創新創業生態圈正在玉泉營地區強勢崛起。
作為京雄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北京10號線“青創村”在紀家廟村落地成長,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社群生態。
“青創村”的發展優勢還體現在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上。周邊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資源,構成天然的“人才蓄水池”。為充分挖掘人才潛力,更好地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玉泉營街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吸引各類企業落戶。通過“服務管家+服務包”機制,走訪企業超1600家,借助“村AI+”科技賽事等創新模式,推動3個優質項目落地,為區域注入AI新動能。
在資源整合方面,積極聯動“青創村”入駐企業谷倉智能硬件孵化器,建設特色政務服務“先豐港”,形成企業與街道的“雙向賦能”。在玉泉營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先豐港”服務站,不斷優化政務服務體系,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協調投資機構、金融機構,通過房租減免、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為“青創村”的創新型企業和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入駐“青創村”,提供住房、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同時,為服務民營科技企業成長,這里還落地了北京市首個專為民營企業設立的科技創新平臺——北京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中心,為首都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
“結合街道自身空間資源、場景需求和產業生態,我們因地制宜建設站城融合創新生態圈,精準對接科技、資金、文化等資源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玉泉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越表示。
在政策的支撐下,玉泉營街道以北京10號線“青創村”蓬勃發展為動力,不斷推動轄區招商引資,優質企業紛紛落戶街道。今年前4個月,街道凈增企業1692戶,留區稅收同比增長24.3%。
“一村多園”開放鏈接協同共生
“這是我們在國內頭部鋼鐵企業落地的一款國際首創產品,機器替代人進行作業,消除傳統冶金的重大安全隱患。”北京瓦特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FO(首席財務官)崔靜現場向大家展示鋼包熱修無人化機器人集群的應用情況。瓦特曼是一家聚焦以“AI+機器人”應用賦能國家基礎工業產業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崔靜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果,是因為園區為企業提供全周期服務,讓企業能夠專注于核心業務的拓展。
順著白色的老式磚房,走過鋪滿“紫藤花”的房子,就來到了瓦特曼所在的紀家廟雙創產業園,園區由上世紀80年代舊廠房改造而成,功能配套體系涵蓋辦公、生活、文化、交通、產業孵化等多個維度,園內成立“新動豐臺”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精準、專業的服務,以“工業遺存+現代LOFT”為特色,吸引企業入駐超100家。
該園區還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合作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實踐基地,激發青年創新動力。基地內部,一款名為“智寵伙伴”的機器狗引起大家注意。這款產品來自靈動芯宇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其聯合創始人是首經貿大學19歲的大一學生張馨月。她告訴記者,種子萌芽離不開土壤的滋養,借助園區賽事、產業孵化等平臺,為創業提供場景與研發資源,減輕了壓力。
馬路南側,一東一西是花鄉青旅科創園、10號線創意公園兩個園區,也都是由老舊廠房改造而來的。
該園區采用“雙基金+智慧園區”模式運營,“產業園建設基金”聚焦城市更新、不良資產盤活及城市產業園建設。“產業創投基金”主要投資國內領先產業基金、創新科技企業、契合地區產業方向的企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及極具潛力的創新型企業,以此構建多元產業生態,已吸引小米谷倉智能硬件孵化器、北京慧儲科技有限公司等眾多優秀企業入駐。其中,谷倉孵化器以打造爆品、孵化品類冠軍為目標,配備有共享實驗室,包括電子電路實驗室、快速成型實驗室、裝配實驗室、測試實驗室、CNC加工的實驗室等,免費提供給入孵企業使用。目前已經有106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企業已經上市。
10號線創意公園作為豐臺區老舊廠房改造的文化科技創意園區新名片,旨在打造集創意辦公、主題孵化器、體驗式商業和文化藝術公共空間為一體的城市資源潮流陣地和文化創意解壓公園。園區形成“創意孵化+成果轉化+商業變現”的可持續鏈條,打造出“普嫻”普洱茶等特色IP周邊產品,入駐豐臺鐵路、北京鴻途鴻運科技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80余家。
“園區之間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協同共生,為園區、企業的未來發展深度賦能。”紀家廟雙創產業園董事長唐西京現場表示。
建設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特色產業園區
據了解,豐臺區突出產城融合生態圈建設,鼓勵街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產業、居住、生活、公共服務等街區組團,與重點功能區實現功能互補、分工協作、錯位發展,謀劃布局天壇智能醫工產業園、石榴中心文化創意產業園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產業園區、創業社區,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同時,豐臺區著力激活高質量發展“人才動能”,通過深化拓展“豐臺·學子回家”、成立京津冀學子聯盟等一系列引才聚才舉措,推動形成多層次人才梯隊。在今年的“倍增追趕合作發展豐臺大會”上,還發布了“豐雄人才零界灣”生態構建行動計劃,推動兩地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憑借獨特的特色優勢、豐碩的發展成果和有力的政策資源扶持,北京10號線“青創村”正成為“豐臺·學子回家”、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乃至北京青年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
從政策支持到產業落地,從空間優化到人才培育,豐臺區正以系統性思維推動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2024年,豐臺區國高新企業達3643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3家,同比增長44%;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同比增長24.1%。
通過強化金融服務支撐,精準對接資源,打造全方位的雙創服務體系,構建全鏈條“雙創”生態體系;通過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從個體突破向集體創新升級,賦能企業人才成長與協同發展;通過創新“雙創”社群運營模式,完善青年服務保障與社群建設;通過拆違整治、空間優化和政策配套,完善園區環境品質。未來,豐臺區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青年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與城市共同成長。
來源:北京日報,微豐向(原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突發事件在微博上@新豐臺網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