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臺北5月17日電(記者李建華)臺灣第三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三廠)2號機17日正式除役,臺灣成為“非核家園”。島內輿論普遍擔憂,這將導致電力不足、電價高漲等各種危機,“非核家園”將重創臺灣。
臺行政機構規劃核電歸零后,替代能源為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而根據臺灣電力公司(簡稱臺電)公告,今年臺灣1、2月再生能源購入成本為每度電5.81元(新臺幣,下同),天然氣發電成本每度電3元,核能發電成本每度電僅1.87元。
《中國時報》17日發布社論指出,與臺當局喜迎“非核家園”形成對比,產業界和民眾非常憂心未來電力供應與電價穩定。以高成本的電力替代低成本電力,將使臺電下半年發電成本上升,對電價形成明顯沖擊。
近年來,臺灣平均電價連續跳漲,民眾苦不堪言。去年上半年,島內平均電價調漲約11%,其中民生用電價格漲幅為3%至10%,產業用電漲幅最高達25%。《聯合報》引述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的分析認為,能源政策若不調整,高價購電將不可避免。“臺灣議題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人表達了對當局能源政策的疑慮及不信任。
近年來,臺灣多次出現大范圍停電,大小停電事故接連不斷。本月15日,高雄左營區突然無預警停電,700多戶受影響,民眾抱怨連連。
據悉,此次核三廠2號機停機約降低3%的備載容量率。東森新媒體ETtoday在臉書發文援引臺灣“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的觀點指出,根據臺電公布的數據,去年電力備載低于10%的天數達119天。核電除役后,每年夏季夜間用電高峰,全臺將陷入緊急限電危機。
按臺電規劃,今年有近500萬千瓦大型燃氣機組加入供電行列,然而這些機組進度還有變數。新竹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認為,再生能源的不可控性是電力穩定供應的一大挑戰,備轉容量若低于安全值,臺電將不得不啟動分區輪流限電機制來確保電網穩定。
NOWnews援引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羅智強的話指出,核能穩定、安全、零碳,更適合作為AI、半導體等產業所需的穩定電力支撐,若再生能源不足、天然氣進口受阻,臺灣將陷入限電與安全危機。
《聯合報》發表評論說,核電歸零后,火力發電將撐起全臺84%用電需求,民眾除了荷包縮水,恐怕還得付出健康代價。最新的臺灣污染源排放清冊顯示,火力發電PM2.5污染占2.61%,同樣屬于空氣污染常見指標的氮氧化物則占16.5%,硫氧化物高達40.4%,且后兩者是酸雨的主要來源,會影響眼睛、呼吸道,甚至誘發呼吸系統疾病。
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非核家園”其實是“肺咳家園”,臺灣民眾要“用肺發電”。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非核家園”換來的是電力價格、高碳排發電、供電穩定以及能源安全等多個難題相互纏繞的僵局,未來臺灣面對的能源問題將更加嚴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