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5月14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民族領導人宣布該省獨立,脫離巴基斯坦建國。俾路支民族領袖在海外發布宣言,宣稱要建立獨立國家,并呼吁印度和聯合國“伸出援手”。這一消息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給這一次的印巴沖突,又增加了幾分不穩定因素。畢竟俾路支省無論是對巴基斯坦本國,還是對整個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嘮嘮。
一、俾路支省與巴基斯坦的那些“愛恨情仇”
俾路支省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是巴基斯坦面積最大的省份,占了巴基斯坦43.6% 的國土面積(34 萬平方公里),卻只有700萬人口,相當于北京一個區的人口密度,妥妥的“地廣人稀界扛把子”。這么一個地方,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北挨阿富汗,西邊懟著伊朗,南邊還靠著阿拉伯海,妥妥的“東亞通西亞的十字路口”,中亞各國的轉口貿易、中東到東亞的能源通道,都得從這兒過。
說起俾路支人,國際上有個更霸氣的稱呼——“俾路支斯坦”。由于歷史的原因,俾路支地區被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三國瓜分,其中巴基斯坦有400多萬俾路支人(占全球一半以上),伊朗有200萬,阿富汗南部還有65萬。有趣的是,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只有不到200萬住在俾路支省,剩下的都到信德和旁遮普地區去了。沒辦法,俾路支省太窮了。
歷史上,俾路支人可是“有骨氣”的狠角色。11世紀就在這片荒漠山地里定居,靠地理環境愣是把自己活成了“自治專業戶”——畢竟誰會跟一片荒漠和山地較勁呢?15世紀他們還搞出了一個橫跨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王國”。可惜好景不長,大航海時代一來,葡萄牙、荷蘭、英國輪番來“打卡”,這里瞬間變成大國爭奪的對象。19世紀,英國更是把俾路支王國變成“保護國”,還在英阿戰爭后,用一紙《杜蘭線協議》把俾路支人“劈成兩半”,一半歸英屬印度(后來的巴基斯坦),一半劃給阿富汗。
二戰后,英國退立印度地區,臨走不做人,將印度人為的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為印巴沖突埋下伏筆。俾路支人一看機會來了,1947年印巴分治當天,卡拉特土邦就宣布“單飛”,結果半年后,巴基斯坦剛成立第二天,就派兵把它鎮壓了。此后幾十年,俾路支人簡直把“造反”當成了“年度KPI”——1948年、1958-1959年、1963-1969年、1973-1977年,四次武裝沖突,但每次都被巴基斯坦軍隊“教做人”。這段歷史,就像一根刺,扎在了一部分俾路支人的心里,讓他們對巴基斯坦的歸屬感一直不太強,俾路支的民族分裂主義組織也選擇了繼續武裝對抗巴基斯坦政府。
從那以后,俾路支省和巴基斯坦聯邦政府之間就矛盾不斷。俾路支省有著豐富的資源,天然氣產量占到全國的45%,畜牧業占全國農業總產值的47%,還有全球第7大銅礦,黃金儲量也十分豐富。這么好的資源,本地人卻過得苦兮兮的,明明可以躺著賺錢,卻混得一年到啃硬餅子。根據數字顯示,俾路支省人均收入只有700美元,不到全國人均的一半,并且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均GDP僅為巴基斯坦平均水平的60%,失業率高達28%,經濟增長率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44。在社會發展方面,該省在教育、衛生、健康等10項指標中,有9項在全國排最后,小學入學率都不到40%。俾路支人就心里不爽,認為是聯邦政府把資源收益拿去發展其他地區,自己坐擁資源卻沒得到應有的好處。這種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經濟上掠奪,在政治權力上,俾路支省在巴基斯坦也是被“忽視”的。因為他們在巴基斯坦是另類,有著與巴基斯坦不同的文化習俗。
先看穿搭,俾路支人走的是“部落定制風”。每個部落靠包頭布和衣服裝飾區分,大長袍配寬褲子,再披個長披單,腳蹬自家做的窄鞋或涼鞋,男的只穿白衣,衣服上的補花還能看出婦女地位。巴基斯坦人則風格多樣,男的穿寬松長袍配頭巾,女的愛穿色彩艷麗、繡滿花紋的“沙麗”或“卡米茲”,正式場合還得戴上頭巾面紗,主打一個優雅大氣。
在美食方面,俾路支人是“烤肉忠實愛好者”,香噴噴的“薩其”烤肉,一烤就是四五個小時,用來招待貴客超有排面。巴基斯坦人則主食米飯面食換著來,牛羊肉、雞魚搭配各種香料,做成咖喱雞、涮羊肉等美味。
語言上,俾路支人說俾路支語,俾路支語屬于印歐語系伊朗語支,還有好幾種方言。巴基斯坦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和英語。
宗教方面,俾路支人大多是伊斯蘭教遜尼派哈乃斐學派,也有其他教派。而巴基斯坦97%的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還把它定為國教,很多風俗禮儀都跟宗教緊密相連。
就因為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的“另類”,話語權卻不夠響亮,缺乏足夠的代表性。這就好比一個班級里,有個同學明明有自己的特長和想法,卻總是被忽視,時間長了,肯定會心生不滿。所以,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俾路支省的分離傾向就一直存在,時不時冒出來折騰一番。
二、這次獨立背后,誰在“搗鬼”?
俾路支省本來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除了自己的原因,外來勢力的攪風弄雨也有很大的關系。這次俾路支省宣布獨立,背后的“導演”大概率少不了美國和印度。先看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宿敵,圍繞克什米爾等問題,兩國紛爭不斷。這次俾路支省宣布“獨立”的時機,實在是太微妙了。正值印巴沖突,印度在對抗中吃了虧,在軍事上占不到便宜,就開始琢磨別的招兒,試圖通過地緣博弈來“扳回一局”。
而且,印度和俾路支武裝的關系一直就很“曖昧”。早在2020年,巴基斯坦政府就明確指控印度秘密支持俾路支叛亂。被抓獲的俾路支武裝頭目也供述過,印度曾給他們提供資金和醫療支持。雖說印度一直不承認,但種種跡象表明,它的嫌疑可不小。還有2025年4月16日泄露的印度研究分析局(RAW)絕密文件,更是詳細規劃了在克什米爾制造高傷亡恐襲,嫁禍巴基斯坦,同時在俾路支省制造安全真空。這簡直就是一份“搞破壞指南”,和現在俾路支省的局勢一對照,很難不讓人懷疑印度在背后搞鬼。
再說說美國,它在這事兒里也沒安什么好心。美國一直想在南亞地區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遏制中國的發展。而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項目,對中國和巴基斯坦有著重大的意義。俾路支省又是中巴經濟走廊的核心通道,瓜達爾港就位于這里。美國為了破壞中巴經濟走廊,就想通過支持俾路支省的分離勢力,制造地區動蕩。“俄羅斯之聲”就曾指出,只要美國加劇俾路支地區的動蕩,就能同時達到“控制巴基斯坦、打壓伊朗、遏制中國”等好幾個地緣政治目標。所以,美國也極有可能在背后給俾路支省的分離勢力“遞刀子”。
三、對印度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如果俾路支省真的獨立了,從印度的角度看,似乎有不少“好處”。首先,從戰略利益上,獨立的俾路支省能大大削弱巴基斯坦的實力。巴基斯坦一旦失去俾路支省,不僅領土大幅減少,還會失去重要的海岸線和豐富的資源。其戰略布局也會被徹底打亂,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必然下降。而印度就可以趁機擴大自己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在和巴基斯坦的長期對抗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其次,俾路支省豐富的自然資源對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印度來說,吸引力巨大。要是以后能和獨立后的俾路支省建立某種“特殊關系”,印度說不定能在資源獲取上占據優勢,緩解自身的能源壓力。
不過,印度要是真承認俾路支省獨立,那麻煩事兒也不少。巴基斯坦肯定會把這視為對其內政的粗暴干涉,本來兩國就關系緊張得,像火藥桶一點就著,這一下說不定會引發新的沖突。要知道,印巴兩國可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一旦沖突升級,后果不堪設想,整個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秩序都會受到嚴重威脅。
總的來說,這次俾路支省宣布獨立,背后是復雜的歷史恩怨和外部勢力的陰謀算計。對印度來說,軍事上沒有取得的勝利,卻通過其他渠道取得了。對巴基斯坦來說,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一場艱巨但必須打贏的戰斗。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咱們就繼續擦亮眼睛,看看這場大戲接下來還會怎么演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