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平 張正盼 劉飛 彭燚 封面新聞記者 冷宇
5月17日,四川涼山州會理市小黑箐鎮白沙民俗村,迎來了第八屆祭龍節。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白沙民俗村祭龍節集非遺展演、生態體驗、民俗互動等活動于一體,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感受鄉村非遺盛宴。
白沙民俗村祭龍節現場
活動現場,白沙民俗村寨前,身著民族服飾的彝家小伙吹響長號,彝族姑娘們端起象征熱情的“攔路酒”。游客們接過“攔路酒”,一起體驗寓意“越篩越健康”的篩糠游戲,大家佩戴上承載吉祥寓意的香囊后,沿著村道開啟了充滿驚喜的民俗探秘之旅。山歌對唱、柳葉吹唱、非遺刺繡展示、扭扁擔等趣味活動沿路展開,讓游客們沉浸式感受白沙民俗村獨特的文化魅力。
白沙民俗村祭龍節現場
正午時分,祭龍儀式的重頭戲登場。祭司身著古樸傳統服飾,手持羊皮卷祭文,引領抬著三牲的游行隊伍緩緩登上祭臺。隨著五谷撒向觀眾,激昂的羊皮鼓聲響起,一場融合祈福文化與生態敬畏之情的祭龍儀式,在青山環繞的梯田間莊重舉行。
祭龍儀式后,以山歌、蹢腳舞、婚俗展演、農耕舞為主的歌舞表演輪番上陣,全方位展現了當地深厚的民俗文化與民間藝術底蘊。隨后,獨具特色的潑水狂歡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村民與賓客相互潑水,傳遞美好祝福,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游客感受當地非遺
“白沙村的彝族文化太震撼了,我還要到周邊多走走,好好感受這里的地域文化。”來自安岳的游客舒婷意猶未盡。成都游客楊琴也表示:“沿途風光秀麗,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民族活動,既震撼又長見識,對彝族風俗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作為3A級景區,白沙民俗村曾獲評“大涼山優秀旅游特色小鎮”。目前,這里擁有“蹢腳舞”“彝族長號”兩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祭龍節”“彝族刺繡”“南詔骨科文化”三項州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游客感受當地非遺
目前,小黑箐鎮正在探索“文化+生態”振興之路。這里海拔在1950—2600米之間,常年氣溫保持在17—30℃,森林植被茂密,大黑山和楊梅山兩個原始森林環繞。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矮郎河流域1.4萬畝茭白現代農業園區蓬勃發展,年產值高達1.7億元,并于2020年成功申報省級農業示范主題公園。當前,園區內茭白長勢喜人,與高速路、民居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新時代鄉村畫卷。
“如今大家靠著茭白產業實現了興旺增收,但我們更想留住年輕人,和我們一起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文化?!卑咨炒妩h委副書記王坤龍說,“我們正按照景區標準持續建設,梯田觀光、村史館已具規模,茶花小鎮、玫瑰花海也在穩步打造。下一步,我們將以傳統文化為魂、農業產業為基、自然景觀為韻,全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