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時代浪潮和行業升維的大背景下,信息通信業更需要突破傳統邊界,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來重構生產關系。”5月17日,在2025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主題活動上,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李紅五講到,信息通信業應以技術融合、場景融合和生態融合模式的創新發展,實現技術要素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也就是以融合創新升級新的技術范式、打造新的應用場景、探索新的生態協同機制,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融合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破題之舉
當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已呈現“海闊憑魚躍”的壯闊圖景,5G-A、6G、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技術領域已展現出萬億級產業規模的潛力。據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市場研究顯示,2024年全球6G技術市場規模達16.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149.4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3.98%。AI智能體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51億美元躍升至2030年預期的47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4.8%。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但從當前情況來看,產業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價值增長瓶頸。李紅五表示,當前5G、AI、算力等技術持續“專業化發展”,單點創新難以突破生產力閾值;而垂直行業數字化需求呈現高度定制化、高頻迭代化、高維復雜化的“三高”特征,供給能力仍存在短板;各產業主體之間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業務隔閡,跨領域協作的乘數效應仍有待充分釋放。
李紅五坦言,信息通信業的“融合創新”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技術、業務、產業等多層面的深度交融,其關鍵在于以“融”促“創”,打破傳統邊界,重構生產關系的底層邏輯,實現從技術到價值的閉環。總的來說,就是運用系統性思維來克服單點局限,將“短板”轉化為非主要矛盾,實現綜合能力躍升。
“隨著時代發展,我們認為,信息通信業的融合創新將主要聚焦于技術突破、場景突破和生態突破這三大維度。”李紅五提到。
一是技術突破,以數智融合驅動新質生產力。通過跨領域技術要素的有機整合與協同進化,可以突破傳統技術邊界,通過技術基因重組產生“1+1>2”的乘數效應,創造新型技術體系,形成解決復雜問題的新質生產力。
二是場景突破,以數實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實融合的核心在于,以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為錨點,精準識別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推動產品迭代、服務升級、管理優化的協同突破,最終實現新興技術與創新場景的雙向賦能。中國聯通始終聚焦數實融合主戰場,深度賦能現代農業、工業制造、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轉型升級。
三是生態突破,以產業融合實現多方共贏。在數字經濟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信息通信行業的生態突破須依托生態系統的戰略性重構,從單點作戰轉向多方協同。打破同業異業壁壘,強化產業鏈協同,主動融入地方戰略布局,實現生態共同繁榮。
融合創新有望推動行業實現“三大躍遷”
站在6G研發的窗口期,信息通信行業的融合創新將迎來更為廣闊的前景。李紅五認為,只有在各行各業通力合作下,才能在新時代下進一步釋放創新效能,以融合創新推動行業實現“三大躍遷”。
第一,打破更多邊界,拆除“融”的壁壘。以6G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技術將成為融合創新的“加速器”,推動技術、行業、角色邊界逐漸消弭。在技術邊界上,進一步推動跨域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IT、CT乃至能源、生物、空間技術的顛覆式創新。在行業邊界上,信息通信行業有望成為產業協同的“神經中樞”,重構產業協作模式。在角色邊界上,傳統身份認知將被徹底顛覆,用戶成為價值的共創者,通信運營商或將成為生態的構建者。
第二,催生更多場景,塑造“新”的業態。5G-A、6G技術的突破將實現通信系統向“泛在+智能+感知”的跨越式進化,開拓全新應用場景。一是實現場景全域智聯,依托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既能支撐監測、物流等民生場景,也可延伸至深空、深海探測等領域,構建起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泛在連接底座。二是實現場景智能升級,以通感算一體化技術為核心,構建具備自決策、自執行能力的智慧場景。三是實現場景多維交互,依托6G超高帶寬、超低時延能力,支持大規模、高質量的內容傳輸,推動人類交互感知進入沉浸式多維時代。
第三,迸發更多價值,體現“創”的成效。未來不僅在網絡性能上追求極致,更旨在通過融合創新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在社會價值方面,推動全域覆蓋的普惠連接,促進信息的公平獲取,助力消除數字鴻溝。在經濟價值方面,催生低空經濟、具身智能、量子等萬億級新業態,推動垂直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對此,中國聯通將持續以融合創新為支點,以打造科技服務型企業為使命,以‘網絡向新、技術向新、服務向新’為路徑,通過資源、需求與生態的深度融合,持續突破通信邊界,實現跨越式轉型。”李紅五講到。
正如未來不是某個行業的“獨角戲”,而是全行業“大合唱”。李紅五表示,中國聯通希望攜手全球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動信息通信行業從“連接賦能”向“認知智能”躍遷,為全行業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