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禍從口出,福從口入。"年輕時不懂,總覺得運氣是老天爺給的。后來在生活里摸爬滾打,才明白福氣藏在嘴上 —— 管住嘴不說三種話,就是給自己攢福氣。
一、怒時別放狠話,傷人傷己
去年冬天,小區張叔跟兒子吵架,一拍桌子就吼:"你要是能混出人樣,我倒著走!" 兒子當場摔門走了,躲在朋友家住了半個月。張嬸嘆氣說,孩子逢人就說 "我爸根本看不起我"。人在氣頭上,話就像刀子,嘴上沒把門的,傷了人還不知道。想起以前蜀地有個布商,去催貨款時發現對方總躲躲閃閃。他憋了一肚子火,話到嘴邊又咽回去,只說 "家里要是有難處,改日再談"。后來才知道,對方母親病重花光了積蓄。布商主動寬限還款期,半年后對方不僅結清貨款,還介紹了不少生意。金庸先生說過 "情深不壽",其實怒急了也傷身。鄰居李姐每次跟老公吵架,必喊 "離婚"" 不過了 ",喊了幾年,前年真離了。她后來哭著說:" 話喊多了,連自己都信了。"氣頭上別著急開口,先喝杯涼水壓壓火,出去遛個彎,等腦子冷靜了再說。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即便道歉,傷過的心也會留印子。
二、閑談莫論人非,留些體面
單位小王最愛湊堆聊八卦,昨天說 "張姐離婚是因為管錢太嚴",今天傳 "李哥升職靠關系"。時間長了,大家見她就躲,領導也覺得她不穩重。老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背后議論人,就像往自己身上潑臟水。郎平離婚后,有記者問:"是不是他做錯了什么?" 她卻說:"夫妻分開總有原因,但他是個好父親,我不能只說自己的理。" 這番話,既護了前夫體面,也顯了自己的格局。小區趙叔從不參與樓下的 "八卦團",別人聊東家長西家短時,他總說 "各有各的難處"。時間長了,大家反倒敬重他,遇事都愛找他商量。人活到一定歲數就該明白:盯著別人的短處看,自己心里也會漏風。與其議論張三的婚姻、李四的收入,不如多花心思過好自己的日子。嘴上留德,就是給福氣鋪路。
三、逢苦少說喪氣,攢點心氣
樓下劉姨總把 "倒霉"" 沒錢 "掛嘴邊:菜價漲了說" 活不起 ",孩子加班說" 沒前途 "。慢慢的,她臉色越來越差,遇事總往壞處想。心理學里有個說法叫 "自證預言":你總說自己不行,最后真就一事無成。作家良大講過他朋友的事:小時候家里窮,奶奶不準說 "窮"" 難 "這些字。有次朋友說" 買不起新鞋 ",奶奶立馬訓斥:" 嘴是福門,說破了福氣就跑了。"后來朋友創業,哪怕虧得血本無歸,也咬牙說" 挺過去就好了 ",沒想到真做出了名堂。鄰居陳叔得了重病,卻每天跟人說 "今天感覺好多了"" 醫生說有希望 "。他每天曬太陽、做康復操,不到一年竟慢慢好轉。同病房的病友說:" 看他那樣,我們也跟著有了信心。"日子就像彈簧,你弱它就強。與其唉聲嘆氣,不如多說說 "慢慢來"" 會好的 "。好話雖是虛的,卻能給心里撐把傘,擋擋生活的風雨。
《道德經》里說:"美言可以市尊。"說白了,嘴上有三種修行:怒時忍得住,別讓情緒沖昏頭;閑時管得住,別讓是非沾了身;苦時扛得住,別讓喪氣斷了路。修好這張嘴,便是修好了后半生的福氣 ——不說傷人話,身邊少些恩怨;不說是非話,心里多些清凈;不說喪氣話,日子添些盼頭。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話到嘴邊停一停,傷人的話想一想,讓每句話都帶著溫度,也給生活留些余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