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至23日,是第十一屆全民營養周。今年的主題是:“吃動平衡 健康體重 全民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面向公眾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輕一點
疾病就少一點
醫學早已明確指出,肥胖不僅僅是外形上的問題,更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的代謝性疾病。
- 一項系統梳理中國過去30年高BMI人群流行病學數據的研究發現,肥胖會深度擾亂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平衡,廣泛損傷心血管、內分泌、肝腎等多個系統。

目前,肥胖已經成為中國慢性病的主要推手之一,它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一系列疾病結伴而行。
一項對1577萬名中國成年人體檢數據的大型研究顯示,34.8%的人屬于超重,14.1%為肥胖。
而且,體重越重,患病的種類也越多——在肥胖人群中,有三種及以上代謝相關疾病的比例高達22.8%,遠高于正常體重者的3.0%。這意味著,一旦體重超標,常常不是某種病悄悄出現,而是多種代謝疾病一同襲來。
肥胖不是一個“孤獨的指標”,它是一連串疾病的入口。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腫瘤等慢性病,這些疾病不僅降低生活質量,更直接縮短壽命。
肥胖還有這些代價
肥胖的代價,從來不只是賬面上的花銷,它還在悄悄吞噬我們的時間與人生。
一項全國數據分析顯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醫療服務利用率明顯高于正常體重人群,尤其在門診和檢查方面更頻繁,中老年人群尤甚。這一切不僅消耗金錢,更嚴重擠壓了原本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時間和精力。
研究表明,肥胖者更容易因病缺勤、提前退休,不僅影響收入,也影響職業發展和社會參與。
在青少年群體中,肥胖的“時間代價”也開始顯現。研究發現,肥胖兒童在校園中的自信心、自我評價偏低,運動能力下降,可能影響其社交與學習表現。
體重下降就能
降低患病風險
研究顯示,只要體重下降5%~10%,就能顯著降低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善往往并不依賴昂貴藥物或極端手術,而是來自規律飲食、適度運動和早期干預。
來源: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