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金融圈,熱鬧得不像話。
因為市場開始瘋傳一個消息:
香港的存款利率,飆到了13%!
不少人 看完 后 直接 傻 眼:13%的存款利率?這不是送錢嗎?
畢竟現在內地的利率越來越低 , 香港如果利率真的能漲到13%,那確實是非常吸引人 。
這13%的利率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 咱 就 來 把 這 事兒 拆開 講, 看看 背后 藏 的 到底是 羊毛, 還是 刀片。
13%利率到底存不存在?
是真有,但有效期只有7天。
7天之后,利率馬上回到常態。
而且,所謂的13%的利率背后,還有限制。
首先,對于存款有幣種的要求, 不同 幣 種 的 利率還 不 一樣。
想拿到13%的利率,就必須是澳元或者是紐元。
拿人民幣存款,達不到13%的利率,只有11%。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11%的利率也很高了,一樣值得薅羊毛。
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存款產品的有效期只有7天,也就是說你只有7天的存款周期。
11%的利率,那是年化利率,也就是你得存一年才有11%的利率。
如果你只存7天,11%的利率換算下來,收益依然很低。
存1萬塊進去,最后到手收益也就21塊錢 ,連點一杯星巴克都夠嗆;
其次,想拿到這 11% 的人民幣定存收益,還有其他條件——
你的資金存到港卡上,得先兌換成港幣,接著再把港幣換成人民幣,最后才能存。
等存期結束,又得再換匯,因為離岸人民幣可不能直接花。
這一來一回, 你不僅得承擔 匯率波動風險,還要加上兌換手續費的成本。
匯率波動加上手續費的成本,可能就足以把你那點存款利息全部吃掉,如果匯率波動幅度大的話,甚至你存完7天之后還得倒貼錢。
所以啊,這年化13%,聽起來牛逼,但實際收益其實并不高。
當然,雖然年化13%的利率只是個噱頭,但相比內地銀行的利率,香港的利率還是要高不少的,
現在內地很多銀行的大額定存利率只有1.6%,而香港很多銀行還能做到3%。
但我們得承認一個現實:
定存,已經不再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主力軍。
別看現在利率還勉勉強強維持在3.5%,但這“鐵飯碗”可不保險。
照現在美聯儲的態度來看,長期降息的趨勢不會變。
今年下半年,搞不好直接跌破3%大關,到時候市面上可能想找一個3%存款利率的產品都難!
手頭有點“活錢”,短期放定存,就當給零花錢找個臨時小窩;
但要是手里資金量比較大的話,繼續放定存里面其實意義不大。
如果你有大額資金,那我勸你:
盡快尋找穩定性強而且收益高于一般性存款的資產。
不過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行情非常不穩定,想要找到穩定性強的資產并不容易。
因此,此時此刻,我覺得大家的思維也要有所轉變。
首先,不要再盲目追高收益,而是更注重“穩健增長+靈活提取”
過去那種“10倍杠桿、一夜暴富”的故事,逐漸淡出了主流視野。今天真正成熟的資產配置觀,是“既要安全,又要穿越周期”。要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
說直白點,現在不需要你賺錢的速度更快,而是需要你財富的底盤更穩。
其次,要注重確定性,盡量避免大幅度的波動。
此時此刻,多數資產波動性強的根源,不是市場因素,而是規則變化。是政C的不確定太強。
所以,如果你的產品有一定的制度性紅利,能夠相對穩定地避開政C風險,那就能避開當下最大的不確定性。
再其次,要追求穩定收益,就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要多一些全球化的配置。
手里的資金,單獨放在一個貨幣上,風險天然會拉大,如果手里的資金,能夠配備一些人民幣的資產,同時又能配備一些海外高收益的資產,自然就能把風險分攤。
當下,我覺得對于大家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最符合當下資產配置邏輯的資產。
一方面是集穩定收益、全球配置于一體。另一方面它不是炒短線,而是養長線——幫你把今天的資產,變成未來的現金流。
我們最近梳理了市場上不同幣種、不同國家的資產,找到了符合上述邏輯和要求的資產。
詳細的情況,我們會在最新的閉門直播課上給大家介紹。
如果你想要獲得穩定的高收益,同時又不想承擔太大的波動的話,可以掃碼來聽聽我們最新的直播。我們會在直播中給大家詳細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