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血管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全身所有組織器官的健康,一旦出現破裂、狹窄、堵塞、血栓等異常,將引發組織器官的出血、缺血、梗死等病變,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醫生,我腳發黑,還不好走路,不會要截肢吧?” 最近,81歲的張老伯來到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張老伯已經出現足部潰瘍,確診為糖尿病足。
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周建介紹,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常見嚴重并發癥。高血糖導致血管和神經病變,脂質沉積形成斑塊,發生組織缺血壞死。
“患者右側股淺動脈至腘動脈起始處長段閉塞并伴有嚴重鈣化,如同被‘水泥’封死的管道,高齡且合并心梗、腦梗病史,所以我們決定采用先進血管微創技術精準開通血管。”周建介紹,先進血管微創技術可以快速恢復足部血供,促進潰瘍愈合,阻抑缺血壞死及感染蔓延,讓患者盡早恢復正常活動能力。
“我們采用逆向動脈穿刺技術,避免了正常腘動脈的損傷,并且精準定位堵塞段,導絲順利通過閉塞鈣化動脈,用新型約束球囊來進行血管漸進式擴張,降低擴張后動脈夾層發生率,隨即患者血流恢復,解除缺血壞死及截足風險。”周建解釋道。
術后當晚,張老伯腿麻、腳痛癥狀明顯緩解,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周建表示,目前此類泛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首位致死原因,具有發病率高、致死致殘率高的特點。以常見的動脈硬化為例,發生比例超過50%,60歲以上人群更高達80%,而危重的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如不及時干預,死亡率在70%以上。所以說血管有多強,生命就有多長,保護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我們建議市民要定期體檢,包括血壓、血脂、血糖、超聲檢查頸動脈等,有助于及早發現動脈硬化的跡象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周建提醒。
撰稿:印沁沁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