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還記得高考題材的熱播電視劇《小歡喜》嗎?5月18日,《小歡喜》原著作者魯引弓攜最新續作《小歡喜2:南京愛情故事》做客南京鼓樓區圖書館“春風閱讀季”活動,與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余一鳴、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葉子暢聊文學如何記錄這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小歡喜》劇終時角色各奔前程:方一凡考入南京藝術學院,喬英子圓夢南京大學天文系,林磊兒如愿進入清華大學。但觀眾們始終牽掛著未盡的懸念:“南大和南藝那么近,方一凡和英子會不會談戀愛?”這個春天,答案來了。
原著作者魯引弓推出續作《小歡喜2:南京愛情故事》,將筆觸延伸至大學校園與職場初體驗。關于方一凡和喬英子的戀愛線,從校園到社會的身份轉換,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原生家庭的影響延續……高考后的人生課題,終于要交出新的答卷。
6年前,“南大天文系”因為這部劇意外火出圈;6年后,故事從北京延伸到了南京。為了續寫《小歡喜》,魯引弓跑遍南京大學、南藝、紫金山天文臺,在圖書館與學生并肩自習,在食堂聽年輕人吐槽。
現場分享中,魯引弓談到,再次來到南京,勾起了他對草場門的記憶。草場門是南京藝術學院所在,為寫書在南藝采訪的期間,他在這里感受到青春活力的氣氛,并且將這種氣氛轉移到小說中,映射到方一凡的身上,因此,方一凡身上帶有南藝的明媚色彩。
為什么會選擇南京?他認為,南京是一座大氣而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對于喬英子來說,南京意味著自由,離開了媽媽的控制。另一方面,她選擇了南大天文系,天文系意味著一片星空。對于方一凡來說,來南京能選擇自己喜歡學的專業,南京對他而言意味著自己成長的空間。
書中年輕人選擇專業時的糾結、面對愛情時的試探、求職遭遇的挫敗,都帶著鮮活的熱氣。《小歡喜》電視劇火了之后,有許多粉絲在微博上給他點題,他們要求“撒糖”,要很甜很甜。“我突然發現,甜有點難度,因為小孩子長大了,他們進入大學以后,必然會面對現實的一些問題。”魯引弓說,這對現實主義作家來說,面對巨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把生活寫成一顆能夠給讀者放心食用的,看完以后還覺得快樂的糖。
葉子認為,小說不僅僅講的是南大天文系女孩和一個南藝音樂劇男孩的戀愛,遠不是。它的世界要比這個要大得多。你會看到進入兩個不同學校、完全不同風格專業的男孩和女孩,他們未來這四年的不斷試錯,而試錯有的和戀愛有關,有的和工作有關,有的和父母、家人的相處有關。“我覺得它幾乎囊括了走入大學校園的年輕人,在未來四年所會面對到的大多數的人生困境。”
余一鳴說,作為執教四十多年的高中語文老師,他認為,學生選擇喜歡的專業很重要,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的專業,其實是沒用的。上大學、讀研也許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習習慣,并不一定學的東西以后會有用。如果不是真心喜歡,完全可以在就業的時候不選擇這個專業,人生是有很多機遇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