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能考上北大是多年寒窗苦讀的最高夢想,可在云南玉溪有個女孩,卻在被北大邀請的那一刻,婉言謝絕了十萬元的獎學金和“王牌專業”的承諾,堅持報考她從初中起就認定的國防科技大學。
如今幾年過去,這個堅持“逆流而上”的女孩,過得如何?她當初為何如此選擇?而她的家庭和成長經歷,又給了她怎樣的底氣?
一、
每個人的夢想種子,總是在生活最尋常的地方悄悄生根。2001年,李盈出生在云南玉溪的一個普通工薪家庭。父母的愿望其實很簡單,只希望女兒健康成長,平平安安。李盈的童年和大多數孩子沒什么兩樣,家里屋頂常年掛著父母用紙板糊的風箏,院子里是一堆堆小石頭和泥巴,還有被她用來做游戲的彈弓和竹棍。
不過,這樣一個假小子的成長記憶里,有一個不一樣的色彩,綠色。云南山區自然災害多,地震、山體滑坡時常發生。李盈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災難來臨時,總有一群穿綠色軍裝的人逆風而上,帶著裝備沖向危險的地方。有時晚上下著暴雨,父母都讓她別出門,她卻趴在窗戶邊,看著那些人在泥水中忙碌。母親告訴她,“他們是解放軍,是來救大家的。”從那一刻起,李盈就記住了“綠色”,并對這個身份充滿了敬仰。
與許多同齡女孩不同,她喜歡看軍事紀錄片、科教類節目,對娃娃和洋裙興趣寥寥。小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問全班:“將來你們想做什么?”有的孩子說老師、醫生,有的說畫家,她一口答道:“我想當軍人。”當時教室一片笑聲,老師只是笑著摸了摸她的頭。
進入初中,李盈性格依舊外向頑皮,但學習成績卻始終穩定在年級前列。一次班會上,老師播放了一部國防科技大學的招生宣傳片,畫面里軍姿颯爽、設備先進,還有許多女學員身穿軍裝的鏡頭。老師順口一提,“這個學校要求比清華北大還高,招收名額極少,競爭很激烈。”就是這句話,深深留在了她的心里。
從那天起,她決定為夢想做最直接的努力。早上比別人早起半小時,在家附近的操場上跑步,晚上寫完作業再做一套試卷,有時還去練引體向上、仰臥起坐。母親開始擔心她太累,可她總說:“只要有可能,我不想放棄。”
在初中畢業前,她立下了目標,不管路有多難,只要還有機會,就要試一次國防科技大學。這個念頭,從沒有變過。
二、
高中階段,李盈如愿進入了玉溪最好的中學。這里聚集了無數學習尖子,競爭非常激烈。班主任常說:“你們很多人,未來都是清華北大的種子。”李盈平時不太多話,總是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底。其實她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國防科大。
高一那年,學校組織軍訓,大家都覺得辛苦,李盈卻比誰都興奮。她喜歡那種集體的紀律和整齊的步伐。除了文化課,她還格外注重體能鍛煉。高三沖刺階段,班上流傳“女生不需要太拼體育”,但她每天堅持長跑,從不懈怠。
到了2019年,第一次高考成績出來,她拿到668分。這是全省極高的分數,可以任選大多數985、211高校。可國防科技大學當年在云南只招收兩名女生,李盈遺憾排名第三,和夢想擦肩而過。
很多人覺得可惜,甚至有同學直接勸她,“不如就報個頂級名校吧,誰不想進清華北大?”父母也試探著問她要不要換個方向,可看到女兒悶悶不樂,反倒主動安慰她:“咱家不求你成什么大人物,只要你愿意堅持,爸媽都支持你。”那天晚上,李盈做了決定——復讀一年,只為再拼一次。
復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認為高分復讀是冒險,承受的壓力遠大于第一次高考。身邊不少同學勸她“不要太倔”。她聽進去了,但沒改變主意。每天比別人多做一套試卷,飯后去操場慢跑,堅持每一項體能訓練。她說過一句話:“這條路,是我選的,不拼一次,我會后悔一輩子。”
家里經濟條件一般,為了省下復讀費用,母親晚上做點小生意,父親下班后接一些零工。李盈心疼家人,但父母反而勸她別有壓力。她把這些壓力化作動力,高三這一年過得極其充實。復讀班同學之間都像戰友,誰都明白大家在拼什么。
2020年高考終于到來。查到分數的那一晚,李盈眼眶通紅。693分,云南省理科高分。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堅持都得到了回報。可她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接到北大招生辦的電話。對方開出的條件極為優厚,不僅提供王牌專業,還有十萬元獎學金。
面對這個誘惑,李盈沒有馬上答復。她在家沉默了幾天,看著母親洗衣做飯,看著父親在老舊的木桌旁幫她整理錄取材料。
最終,她還是堅定地告訴父母:“我要去國防科技大學,不為別的,只因為自己心里想去。”
母親笑了,拍拍她肩膀說:“閨女,媽就喜歡你有主見。”
三、
2020年夏天,李盈拿到了國防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把北大給的材料收起來,換上第一套正裝,和父母一起踏上去長沙的列車。那一天,整個家庭都覺得很自豪。
進入軍校后的生活和外界想象差別很大。這里不僅是學術要求高,更講求身體素質、意志力和團隊協作。新生報到的第一天,教官告訴他們,“這里比任何地方都要嚴格。”李盈很快適應了,早起、隊列、專業學習、軍事技能、課題研究,每一項都全力以赴。
剛入學那一年,有同學感慨,“這里全是天之驕子,壓力大。”李盈心態一直很穩。她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也清楚軍校生活是持久戰。她和同寢室的女生互幫互助,大家每天除了課業外,還互相鼓勵鍛煉身體,練體能、做科研、讀文獻,節奏幾乎沒有一刻松懈。
2022年,李盈和兩位同學代表學校參加第十二屆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課題是“小行星海洋撞擊問題”,要做大量復雜的推導和建模。備賽期間,她們常常為了數據推演一干就是一夜。李盈后來回憶:“有幾次困到想放棄,但想到自己小時候看到的綠色軍裝,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最終,三人團隊獲得了那一年賽事的最高獎項,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國防科技大學學員團隊實力的體現。
回望這一路,李盈的生活其實十分平淡。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晚上自習到十點,假期也多半留在學校參與科研項目。她說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在操場上看到身穿軍裝的同學們集體訓練,那一刻覺得夢想已經成真。
盡管如此,軍校生活也有苦澀。學校對學員的管理非常嚴格,日常壓力大。李盈有時想家,但每次給家里打電話,父母都笑著鼓勵她:“我們都挺好,家里沒啥事。”只有春節放假,她才回一次家。母親每次都會準備她最愛吃的米線和雞湯,父親則默默地在一旁幫她把軍裝熨平。
學弟學妹見到她,會說:“李盈學姐,你當年拒絕北大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現在你怎么看?”李盈總是笑著回答:“人這一輩子,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要什么。選了就別后悔。”
現在的李盈,已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大三學生。她正在準備畢業課題和相關考核,也在考慮未來是否繼續深造。雖然離開家鄉已經多年,但她依舊覺得自己是那個普通家庭出身、為夢想執著的“假小子”。至于別人怎么看她的選擇,她并不在意。“每個人的夢想不同,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其他的都不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