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898年9月,菜市口刑場血流成河,譚嗣同壯烈赴死。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父親捧著兒媳李閏“妾當隨往”的絕筆信,最終將她從死志中強行拉回。
譚嗣同與李閏的緣分始于父輩的世交之誼。
1865年,譚繼洵調任京城,與戶部主事李壽蓉比鄰而居,兩家院落相通,3歲的譚嗣同常牽著同齡的李閏在紫藤花架下玩耍。
李閏總把繡著并蒂蓮的帕子塞給摔破膝蓋的譚嗣同,而他則偷拿父親的《漢書》念里面的游俠故事給她聽。
很快,19歲的譚嗣同身著簇新的青衫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18歲的李閏,二人心意相通、感情和睦,婚后的生活也十分和諧甜蜜。
譚嗣同的書房,常常能看到兩人并坐讀書的身影,李閏研墨時他便講解《周易》中的變易之道,他抄寫《楚辭》時,他便說起屈原的“雖九死其猶未悔”。
甲午戰(zhàn)爭慘敗后,列強的租界里洋人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而百姓卻在街頭賣兒鬻女。
譚嗣同心懷一腔熱血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fā)起公車上書。
從此時開始,李閏就在瀏陽會館的小屋里每天為丈夫謄抄變法奏折,她記得他深夜歸來時眼中常泛著血絲,卻興奮地討論變法的進度。
但變法終究觸動了守舊派的根基,光緒帝最終被軟禁在瀛臺,變法僅持續(xù)103天便宣告失敗。
譚嗣同被捕,李閏趕到刑部大牢,只能隔著鐵柵欄看到丈夫被打得遍體鱗傷的身影。
譚嗣同反而還在安慰她,變法總要有人流血,就在不久之后,他在菜市口就義,李閏收到他臨終前留下的絕筆信,信紙邊緣寫著“勿念,教女學”。
李閏心灰意冷,每日抱著丈夫的血衣不吃不喝一心尋死。
譚嗣同的父親深知兒媳做得出“烈女殉夫”的事,但他更清楚若李閏隨譚嗣同而去,譚家將徹底失去希望。
經過三日夜的思索,他決定用盡一切辦法一定要把她從生死邊緣拉回來。
譚嗣同的二哥譚嗣襄早逝,留下獨子譚傳煒剛滿3歲,譚繼洵親自抱著孩子來到李閏的房前,孩子的小手上還攥著譚嗣同曾送給他的撥浪鼓。
“復生雖去,但譚家的香火不能斷。”他將孩子塞進李閏懷中,告訴她這孩子以后就是她和譚嗣同的嫡子,若她走了,這個孩子便是沒娘的孤兒。
果然,李閏觸碰到孩子溫熱的小手,忽然想起丈夫在《仁學》中寫的“天下兒女皆吾兒女”,第一次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隨后,譚繼洵又以“寡婦不宜居正房”為由命人將李閏的遺物從東廂房搬到西側的偏房,那間房沒有雕花床榻,只有一張硬板床和丈夫留下的《仁學》手稿。
他還將譚嗣同的遺物收進祠堂,讓兒媳李閏掌管譚家內外事務。
李閏意識到,雖然譚嗣同已經逝去,但譚家還在,她必須替丈夫守住譚家,完成屬于丈夫未竟的理想。
曾經的巡撫公子譚家府邸如今只剩三間破舊的廂房,李閏脫下綾羅綢緞?chuàng)Q上粗布衣衫,每天天不亮便起床熬粥,招待往來的商販,用賺來的銅錢給譚傳煒買筆墨。
夜里她就在油燈下整理譚嗣同的遺稿。
1902年李閏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在瀏陽創(chuàng)辦女校,她變賣陪嫁的玉鐲租下城郊的一座破廟,石灰水粉刷墻壁,在木門上寫下“瀏陽女子師范學?!卑藗€大字。
開學那天只有5個女孩來報到,李閏蹲下身為她們洗凈臉上的污垢,告訴他們,你們的譚叔叔說,女子也能讀圣賢書。
當?shù)厥考澛?lián)名彈劾她“傷風敗俗”,她便帶著學生在集市上表演自編的短劇,劇中女子不再是《列女傳》里的貞節(jié)牌坊,而是像秋瑾一樣騎馬持槍的女杰。
十年后,女校培養(yǎng)出第一位女教師陳芳,她在畢業(yè)典禮上特別感謝了李閏,她證明了女子的筆也能寫天地。
此后十年,李閏一共收養(yǎng)了72個被棄女嬰, 在她臨終時五四運動已過去六年,女子學校遍布全國。
她沒有成為史書里的“烈婦”,反而繼續(xù)將譚嗣同的維新思想播撒在湖湘大地。
雖然菜市口的血跡早已被雨水沖刷,但譚嗣同的“快哉”高呼、李閏的女學槍聲卻永遠留在了歷史中。
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活著才是最艱難的抗爭。譚嗣同的血沒有白流,李閏的堅持也沒有被辜負,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對一個舊時代的抗爭。
李閏也用一生證明了真正的紀念,不是隨愛人而去,而是讓他的理想在自己的生命里繼續(xù)生長。
參考資料:
1. 《譚嗣同全集》(蔡尚思、方行編,1981年)
2.《清史稿·譚嗣同傳》(趙爾巽等,1927年)
3. 《李閏年譜》(譚氏家譜整理,1935年)
4. 《戊戌變法史事考》(茅海建,2005年)
5. 《湖南女學記》(朱漢民,2018年)
6.《忠烈才女耀千秋——譚嗣同夫人、中國女學會倡辦者李閏傳奇》湖南省文史研究館
7.《她是譚嗣同夫人 康有為、梁啟超稱她為“巾幗完人”》(新湖南,2016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