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公園聽幾位大爺聊天,
說起哲學家馮友蘭給好友金岳霖寫的壽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當時我就納悶,這“米”和“茶”跟祝壽有啥關系?
回家一查才發現,這里面藏著中國人對長壽的獨特浪漫——“五壽”的講究。
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五個帶著漢字密碼的壽稱,到底藏著多少人生智慧。
七十七歲“喜壽”
喜壽指的是七十七歲,為啥叫這個名?
您看草書的“喜”字,橫七豎八的筆畫連起來,活脫脫就是“七十七”。
更妙的是“七”與“契”同音,寓意人到這個年紀,經歷了人生起伏,早把世事看得通透。
就像鄰居張爺爺,退休前是單位骨干,現在每天在小區下棋遛彎,見誰都樂呵呵的。
他常說:“年輕時爭強好勝,現在才明白,能和老伴拌嘴、看孫子跑跳,就是最大的福氣。”
這種心境,正是喜壽的真諦——不是狂喜,而是歷經滄桑后的淡然從容。
八十歲“傘壽”
傘壽對應的八十歲,拆開“傘”字,上面是“八”,中間是“十”,正好是八十。
這把“傘”可不簡單,它象征著老人在家族中的庇護作用。
我姥姥八十歲那年,全家四代人從各地趕回來慶生。
她坐在客廳中間,看著重孫在膝頭爬,女兒們在廚房忙活,
兒子們在門口搬東西,忽然說了句:“我在,這個家就不散。”
那一刻我才懂,傘壽的意義遠不止年齡,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就像老話說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八十八歲“米壽”
米壽是八十八歲,把“米”字拆開,上中下三個部分正好是“八十八”。
這個年紀的老人,往往像陳年的米酒,沉淀著歲月的香氣。
我姑父八十八歲生日時,家里擺了三桌酒席。
他坐在中間,左邊是兒子兒媳,右邊是女兒女婿,前邊四個孫子孫女搶著給他夾菜。
他夾起一塊紅燒肉說:“當年在生產隊掙工分,做夢都不敢想能過上這日子。”
這就是米壽的幸福——不是大富大貴,
而是一家人整整齊齊,把日子過成了“米”字里的圓滿。
九十九歲“白壽”
白壽指的是九十九歲,“百”字少一橫就是“白”,寓意離百歲只差一步,心境卻像白紙般純凈。
我曾采訪過一位九十六歲的老教師,他每天堅持練字、讀報,家里一塵不染。
問他長壽秘訣,他說:“人老了,要學會做減法。
名利、恩怨,都像這墨汁,滴進清水里,慢慢就散了。”
這種“白壽”的境界,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顯得尤為珍貴。
就像馮友蘭說的:“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在米壽之后,還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一百零八歲“茶壽”
茶壽是最高境界,指一百零八歲。
“茶”字拆開,草字頭是“廿”(二十),中間是“人”,下面是“八十八”,加起來正好一百零八。
這個歲數的老人,堪稱“人瑞”。
就像茶圣陸羽說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樹能活數百年,飲茶之人,也沾染了這份天地靈氣。
這些有趣的壽稱,背后藏著中國人獨特的生命觀。
古人不像現代人用數字精確計算年齡,而是用漢字的智慧,把年齡變成了一首首哲理詩。
喜壽的豁達、傘壽的擔當、米壽的圓滿、白壽的通透、茶壽的超脫,
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生滋味。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壽稱還融入了民俗傳統。
比如朝鮮族的花甲禮,老人六十歲時,子孫們會穿上傳統服飾,
行跪拜大禮,擺上五十多種菜肴,寓意“人生歸零,重新出發”。
還有古人用“貓蝶圖”象征“耄耋富貴”,
因為“貓”與“耄”、“蝶”與“耋”諧音,再配上牡丹,既有吉祥寓意,又充滿生活情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