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最近愁壞了,旱情鬧得田間地頭直冒火。自4月中下旬起,氣溫蹭蹭往上漲,雨水卻像斷了線的珠子。
截至5月16日,慶陽、平涼等8市州25個縣區遭了殃,農田受災面積超188萬畝。
10萬多畝地眼看要絕收,播下去的種子不少發不了芽,農民急得直跺腳。
越冬小麥正抽穗揚花,126萬畝卻蔫黃缺水,像是沒了精氣神的漢子。
52萬畝地干得裂口子,根本下不了種,春播時節卻只能干瞪眼。
隴南、平涼等地更難,40多萬人和47萬頭大牲畜喝水都成問題,水窖見底心發慌。氣溫高、降水少,蟲害還來搗亂,小麥條銹病、地下害蟲比往年兇得多。
甘肅省委省政府坐不住了,工作組火速下到一線,帶著《抗旱減災技術指導意見》來了。水利部也動起來,5月15日啟動Ⅳ級應急響應,劉家峽水庫調水10.5億立方米。
武威、白銀等5市早行動,挖潛提水、調水忙,農村水井24小時不停轉。
可氣象部門潑了冷水,未來10天大部地區還是晴多雨少,旱情可能還要升級。平涼、隴南部分地方發了干旱紅色預警,土壤干得能冒煙,莊稼命懸一線。
專家趕緊支招,農民得自救,蓋地膜保墑要緊,改種土豆、谷子等耐旱作物。政府也在發力,人工增雨、跨區域調水,送水車直接往村里開,保人喝水保苗活。這場旱災不簡單,既是“靠天吃飯”的坎,也是應急能力的大考。
雖說現在政府反應快,科技手段也用上了,可長遠咋辦?大伙心里都犯嘀咕。甘肅本就缺水,今年降水比常年少近一半,氣溫還創了1961年同期最高。
水是農業的命根子,眼下每一滴水都金貴,節水抗旱得當成頭等大事。有人說,完善水利設施是根本,推廣節水農業也刻不容緩,這話說到點子上了。但大面積搞起來不容易,需要各方使勁,不是一家一戶能辦成的事。
現在地里的莊稼等著水救命,鄉親們的日子盼著水好轉,旱情牽動人心。大家都在問,啥時候能下場透雨?地里的苗子還能挺多久?
這是個揪心事。
不管咋說,眼下政府和農民都在拼,挖井的挖井,調水的調水,沒閑著。
咱也得搭把手,節約用水從身邊來,一水多用,也算為抗旱出份力。這場硬仗不好打,但只要上下一心,科學應對,總有挺過去的希望。
甘肅的土地養育了無數人,現在它“渴”了,需要咱們多關注多幫忙。后續旱情咋發展,政府還有啥新招,農民能不能渡過難關?大家都盯著呢。
種地靠天,也得靠人,希望這次能挺過旱情,讓鄉親們少點損失。
最后說一句,天氣變化無常,咱農民得多留意天氣預報,提前做準備。關注天氣號,及時了解雨情水情,才能心里有數,早做打算。以上信息供參考,具體情況以當地部門發布為準,希望甘肅早日迎來甘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