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裂縫能塞進整根手指,玉米苗蔫在旱田里打卷。抽水機噴出的水霧剛落地就消失,老農用裂開的手掌搓著旱死的麥稈。從四月底開始,甘肅多地就再沒下過一場透雨。
五月中旬,全省八個城市二十幾個縣陷入旱災,近兩百萬畝莊稼旱黃。五十多萬畝土地干得播不下種子,泥土硬得像石塊。政府派來農業和水利專家,發了抗旱指南教農民補救。
小麥要少澆勤澆,玉米苗得趕在半夜氣溫低時澆水。
可很多地方水井早已干涸,水泵空轉抽不出一滴水。
撒下的種子要么不出芽,要么剛長出苗就蔫在地里。有些村子不得不翻耕旱死地,打算改種耗水少的蕎麥。但新種子需要縣里統一調撥,農民們只能日日盼著運種車。
氣象臺預報,六月份全省可能依舊無有效降水。村里老人說,這旱情比前兩年嚴重得多,土壤墑情差到極點。年輕人聚在一起商量,要不要暫時放下農田出去打工。
野草曬得卷成細條,連耐旱的蒲公英都耷拉著腦袋。抗旱指南里的節水技術,在無水可用的田地里難以施展。部分地區開始調度應急水源,優先保障人畜基本用水。
但農業灌溉用水依舊緊張,秋糧生長關鍵期面臨考驗。我看著田地里農民反復查看土壤的模樣,心里揪得慌。
這場旱災不僅關乎收成,更牽連著無數家庭的生計。當土地干渴到連種子都難以存活,抗旱成了一場硬仗。
各地儲備的抗旱物資能否及時到位,成了眼下的關鍵。人工增雨作業需要合適氣象條件,可天空始終萬里無云。每一片旱黃的葉子,都是對節水措施的無聲催促。
如何在干旱頻發的年份保障糧食安全,值得深入思考。農田里的裂縫,既是自然的警示,也是對應對能力的考驗。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場旱情,助力西北旱區渡過難關。
每一滴水都系著收成,每一次等待都盼著甘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