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方多地氣溫坐過山車。清明過了本該回暖,偏趕上倒春寒來襲。
田里剛出苗的小麥蔫巴巴的,新栽的果樹花也凍得打卷。
老輩人說“春寒不算冷,寒到谷雨天”,這話今年應驗了。東北不少農戶凌晨起來給大棚點火堆,怕秧苗被凍壞。
可年輕點的農戶犯難,傳統土法費時費力,有沒有更高效的法子?農技站這兩天電話響不停,全是問防寒措施的。其實老辦法有講究,比如熏煙增溫得看風向,不然白忙活。
科學手段也得跟上,葉面噴施防凍液能增強抗寒力。
南方雖說沒倒春寒,可接連陰雨讓早稻育秧犯愁。田里積水排不掉,種子容易爛芽,得趕緊挖排水溝。我個人覺得,老輩經驗像傳家寶,科學方法是新工具,倆都不能丟。
就說河北老張,去年單用草木灰覆蓋,沒配合大棚加固,吃了虧。今年他提前看天氣預報,土法加科技,苗情明顯好多了。
但也有農戶犯嘀咕,這些措施成本高不高?能不能有補貼?
這確實是個現實問題,希望相關部門能多關注。
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行動,別等苗凍壞了才后悔。不同作物抗寒力不一樣,小麥拔節期最怕低溫,得重點防護。
果樹花期遇凍,人工輔助授粉能減少坐果損失,這招得記牢。村里的種植能手最近成了香餑餑,大家跟著學怎么看云識天氣。天氣預報每天都得看,手機上的預警信息別忽視。
家里有大棚的,趕緊檢查薄膜有沒有破損,防風繩夠不夠結實。
沒大棚的露天作物,可以臨時搭遮陽網,多少能擋點寒氣。有機肥提前施足,苗子長得壯實,抗寒能力也強些。
都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耕關鍵期容不得拖延。去年有個村因為防寒不及時,小麥減產一成多,教訓深刻。
現在各地農技專家都在下鄉,遇到不懂的趕緊去問。農資店這幾天防凍液、地膜賣得快,得抓緊備貨別缺貨。
可能有人覺得麻煩,可跟收成比起來,這點辛苦算啥?我老家那邊,現在每天天不亮就有人下田,生怕誤了農時。
天氣這事兒說不準,咱能做的就是提前防備,多手準備。
老辦法別丟,新技術別拒,種地就得與時俱進。最后說句實在話,只要措施到位,咱不怕老天爺耍脾氣。明早起來先去田里轉一圈,看看苗情有沒有變化。
有問題及時找村里的農技員,他們有現成的解決方案。記住,主動權在咱自己手里,早行動就能少損失。這場倒春寒是挑戰,也是考驗咱種地本事的時候。
大伙加把勁,挺過這陣子,秋天準能有個好收成。關注我們,后續還有更多實用農技知識分享。種地靠天更靠人,咱自己上心,收成才能穩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