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位于臺灣屏東縣恒春鎮的核三廠2號機17日下午1時開始逐步降載,深夜12時左右進入安全停機狀態,“臺灣47年核能發電歷史畫上句號”,進入所謂“非核家園”。但是電力真的夠用嗎?島內充滿疑慮。
臺灣核三2號機自1985年5月18日商轉,40年運轉執照期間發電累計約2741.6億度。聯合新聞網稱,核三只是停止發電,還有25年的除役期繼續存在,周邊居民聊到這個40年的鄰居,還是會對于核三提供就業機會等多持正面看法,也希望核三停役后不要影響到百姓用電。報道稱,17日核三廠大門口外一如往常,有車輛進出,無游客前往拍照。廖姓居民住在核三廠對面,只隔著一條馬路。他說,核三廠40年來,對臺灣經濟發展及民生用電都有功勞,帶來就業機會、兼顧地方發展。他說,當局承諾未來要用綠電取代核電,較無污染,但還是要夠用比較重要。董姓居民說,與核三廠當了40年鄰居,希望未來轉型光電場不要影響環境生態。
島內有分析稱,臺灣進入“非核家園”,對民生沖擊最大的無疑是已4連漲的電價。根據臺灣“經濟部”的數據,預計明年綠電采購金額將達2000億元新臺幣之多,2027年更一舉到2400億元新臺幣,“加上取代核三的較貴天然氣成本,會迫使電價今年起,連續3年面臨調漲壓力”。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8日稱,日前臺“立法院”通過核電延長20年,以確保不缺電、穩定供應便宜且干凈的電力,卻遭民進黨堅決反對,過后又打算全數封存核電,“民進黨就是在浪費人民的錢”。“立委”黃健豪認為,賴當局的能源政策有三大矛盾:一邊喊著要凈零碳排,一邊卻繼續依賴火力發電;口口聲聲強調“韌性”、要做產業后盾,實際上卻讓供電穩定依賴九成的能源進口;民進黨“非核家園”的夢想達成了,代價卻是全民共同承擔高電價。
不少島內輿論呼吁重啟核電。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退休特聘教授李敏18日撰文稱,賴當局上臺提出2030年的電力配比目標為“綠電30%、煤電20%、氣電50%”,又說2026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0%,“2023年與2024年臺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分別為9.5%與11.9%,你能相信一年內可以翻倍嗎?”而核能發電燃料安全儲量可達3年,且鈾的采購成本占總發電成本比例低,發電成本穩定,較不易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尤其核電發電時不會造成空污與排放二氧化碳,是世界公認的全天候無碳能源,這3項特點是臺灣必須返核的理由。文章稱,臺“立法院”近日已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為核電廠延役奠定法律基礎,民進黨已無借口不規劃執行核電廠延役。
臺灣《中國時報》18日稱,回顧賴當局一年來的能源“成績”,去年10月電價大漲12%,蔡賴兩任領導人3年調漲電價4次,產業與民生喊苦。新綠能沒進展,舊綠能也跳票。賴上臺后,太陽光電建置量也沒達到目標。文章認為,賴當局能源政策最大的問題,不僅是缺電,還有不確定風險,恐令島內外企業對臺投資卻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