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皮定均,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從放牛娃成長為虎將的傳奇人物。他的聰明才智和勇敢無畏,使得他屢次在生死之間打拼,指揮著聲名遠揚的“皮旅”征戰豫西。在日軍的壓迫下,他成功地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起了堅強的抗日根據地,為中國抗戰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建國后,毛主席特別批示“皮有功,少晉中”,贊揚他在國家建設中的突出貢獻。1969年,皮定均按照中央的命令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在他剛到機場時,卻與駐軍發生了一些沖突,而他的妻子張烽卻生氣地斥責道:“你真怪!”
回溯到1960年春天,皮定均來到福建省長樂縣牛山腳下的一個連隊,剛下車,他便習慣性地走向連隊的菜地和豬圈。皮定均的出身十分樸素,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的一個佃戶家庭,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他不得不從小做牛郎,手中握著放牛鞭度過了整個童年。因此,他對農村和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無論身居何職,他始終未曾忘記自己曾是一個放牛娃。即使他已是大軍區司令,每到一個新部隊,他都會去查看部隊的蔬菜和家禽養殖情況。
一次,他走進豬圈,看到兩只瘦骨嶙峋的小豬,他的眉頭緊鎖,語重心長地對連長說:“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不要像資產階級的軍隊那樣,養一些豬、種一些地,要少吃群眾生產的糧油肉菜,盡力減輕人民的負擔,不能單純依賴國家供養。這不僅僅是群眾觀念的問題,更是戰備問題。糧食和肉類是后勤保障的關鍵,打勝仗需要大米和紅燒肉,沒有這些,怎能打勝仗?”
不僅如此,皮定均常常深入基層與農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福州軍區的干部們都知道他每次下基層都會帶上一些必備的勞動工具。當地百姓也常開玩笑說:“老皮不像官,倒像個老農民。”對于這種調侃,皮定均總是笑著答道:“我是大別山的放牛娃,現在雖然當了干部,但不能忘本啊!”
在皮定均的帶領下,連隊的生產逐漸豐收,村民們深感感激。連隊的連長看著皮定均所做的一切,心中無比感慨:“人民子弟兵果然離不開老百姓,皮司令真是站得高,望得遠!”
然而,當皮定均正在福州軍區如火如荼地工作時,中央卻決定將他調任西北,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
1969年10月28日,皮定均接到中央電話,告知他將被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消息,并要求他次日赴任。珍寶島戰役的爆發,讓劉伯承想到了皮定均,這也是中央選定他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原因之一。蘭州急需一位勤奮的司令,一位具有戰略眼光且能打勝仗的指揮官。因此,皮定均接到命令后,于11月24日踏上了前往西北的飛機。
飛機起飛后,迅速沖上跑道,穿過疾風,最終平穩地降落在機場。皮定均走出艙門,看到整齊排列的車輛和寬闊的機場,心中并不愉快,微微皺了皺眉頭。保衛隊員黃振華走上前,幫助皮定均拄杖,一起走向迎接隊伍。當他看到陣容龐大的軍區領導時,他立刻表示:“你們不必這樣。”皮定均不喜歡這樣的歡迎儀式,他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司令員。50年代,他曾與軍事學院的參觀團一起到老區參觀,當時也曾因類似情況和登封縣的領導發生過沖突。盡管皮定均說話語氣不大,但他的這番話在隊伍中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那天,蘭州的氣溫驟降,二級部的正副部長以及駐蘭州的部隊領導們從一大早就開始為歡迎儀式做準備。大家忙著集合、上車,機場離市區的距離較遠,駕車需要約一個半小時。蘭州軍區的領導們認為皮定均下飛機時應該會很高興,但他們沒有料到,皮定均卻對此表示不滿。最后,只有軍區司令、政委等領導留下,在機場簡樸地為新任司令接風,其他人則離開返回營地。許多人對皮定均的做法感到不滿,甚至連妻子張烽也批評他:“你有些地方不近人情。”而皮定均則回答道:“平時的人情可以有,但戰時就沒有人情了!”
然而,時光流轉,經過多年后,大家再回顧此事時,紛紛感嘆皮定均的高風亮節。在西北的五年里,皮定均全身心投入建設事業,開鑿水井、帶領部隊在沙漠中行進,助力西北人民取得顯著進展。直到1974年元旦,八大司令進行調動,皮定均再次回到東海之濱,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
然而,命運并未對皮定均眷顧。1976年7月7日,在福建前線檢查軍事演習時,他不幸遇難。毛主席得知后,特意派人送上了他生前最后一個花圈。皮定均將軍的一生,始終恪守職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主席對他稱贊道:“皮有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