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菁桐 馬宇晨
菲律賓中期選舉已經落下帷幕,新當選的12位參議員中僅有5位實際支持總統馬科斯領導的“新菲律賓聯盟”,未達后者原本預期。馬科斯一派在中期選舉中的表現,不僅反映了其在執政聯盟內部政治博弈中的短期失利,更直接體現了菲律賓民眾對其執政兩年多以來的不滿。菲律賓民眾用選票表明,馬科斯政府在經濟和民生領域未能交出讓民眾滿意的答卷,其經濟改革看似花團錦簇,實則是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
早在2022年大選時期,馬科斯就將經濟振興作為未來重要施政方針,通過將其父老馬科斯執政時期描繪為菲律賓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吸引了眾多選民的支持。可以說,馬科斯成功當選總統在一定程度上有賴于其聚焦發展的競選承諾,反映了菲律賓民眾對本國經濟復蘇的美好期待。另一方面,2022年6月,前總統杜特爾特以75%的民眾支持率結束任期,成為菲律賓歷史上卸任時民眾滿意度最高的總統。民調顯示,大部分菲律賓民眾對杜特爾特政府在促進國家發展方面所推行的政策感到滿意,希望馬科斯政府能夠延續杜特爾特政府的政策,進一步提振菲律賓經濟。
為回應民眾期待,馬科斯在上任后就發布了《2023-2028年菲律賓發展規劃》,并在發布國情咨文等場合屢次承諾將發展經濟作為政府首要施政重點。2023年7月,馬科斯政府出臺“新菲律賓”(Bagong Pilipinas)改革計劃,聲稱將通過多領域的根本性變革實現菲律賓經濟的全面復蘇和社會轉型。然而,馬科斯政府后來實施的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看似在短期內促進了菲律賓經濟發展。然而,菲律賓經濟存在頑固的結構性問題,這樣的宏觀經濟增長并未真正惠及人民,菲律賓民生困境進一步惡化。
馬科斯政府將資源傾注于政治博弈,在改善民生上表現不力,米價上漲、比索貶值、外資撤離、就業困難等問題層出不窮,造成菲律賓民眾的生活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菲律賓的饑餓率已回到疫情時期水平,有27.2%的家庭正在經歷非自愿饑餓。此外,根據非官方的自我評估貧困率數據,有55%的菲律賓人認為自己生活貧困。馬科斯政府不僅無力解決貧困問題,還試圖通過修改貧困標準加以粉飾。2024年8月,菲律賓國家經濟和發展局將貧困線降低至每人每天64比索(約合7.9元人民幣),嚴重脫離實際物價水平,招致廣泛批評。
與此同時,馬科斯政府將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視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但其實際效果卻不理想。在農業領域,馬科斯政府曾撥款300億比索以支持菲律賓本國的水稻種植,但菲大米價格仍持續高漲,造成本國糧食安全受到沖擊。農業、漁業等第一產業占菲律賓GDP比重過低,經濟增長收益分配失衡,農民難以從宏觀經濟增長中實際獲利。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馬科斯政府提出的“多建好建”計劃未能切實銜接杜特爾特時期的“大建特建”計劃,多項“大建特建”旗下工程在馬科斯就任總統后因缺乏進一步資金支持被迫停工或延期。此外,“多建好建”計劃將建設重點選定在首都大馬尼拉區周圍和呂宋島北部,菲律賓中南部欠發達地區難以從中獲益,進一步加劇了菲國內不同地區基建水平的差異。
中期選舉已經結束,菲律賓政治格局卻越發復雜難測。在馬、杜雙方政治力量對比愈加接近的背景下,馬科斯政府的工作重心或將繼續向政治斗爭傾斜,進一步偏離發展經濟的務實道路。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再疊加全球經濟形勢不穩定的大背景,菲律賓民生狀況的改善前景難言樂觀。從長遠來看,忽視民眾根本訴求的施政路線必將使馬科斯陷入執政困境。2025年3月亞洲脈搏的民調顯示,馬科斯的民眾支持率已急劇下跌至25%,是自2007年以來歷任總統在任期中期所獲支持率的最低水平。當政治人士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將整個國家裹挾進政治博弈的漩渦時,菲律賓民眾在用選票表明,菲律賓的未來應當建立在超越個人利益、著眼國家發展的政治智慧之上。(作者分別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