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忠誠而不得善終、有功卻淪為炮灰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這叫過河一定要拆橋,在中國歷史上,歷來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01
文種
輔佐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吳復國。勾踐稱霸后忌憚其才能,賜劍逼其自盡,留下“狡兔死,走狗烹”的警示。
02
商鞅
變法強秦,奠定秦國統一基礎。秦孝公死后,遭舊貴族反撲,被秦惠文王車裂,其法存而人亡。
03
韓信
劉邦建立漢朝的核心將領,“漢初三杰”之一,平定諸侯,擊敗項羽。劉邦稱帝后忌憚其軍事才能,以謀反罪名被呂后誘殺于長樂宮,留下“飛鳥盡,良弓藏”的典故。
04
晁錯
漢景帝重臣,力主“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七國之亂爆發后被景帝為平息諸侯怒火,腰斬于東市。
05
高颎
隋文帝首席謀臣,平陳之戰總策劃,奠定隋朝基業。因反對隋煬帝奢靡被誣誹謗朝政,斬首于朝堂。
06
長孫無忌
凌煙閣功臣之首,輔佐李世民奪位,修訂《唐律》。唐高宗時期因反對武則天立后,遭流放后被逼自縊。
胡惟庸
07
明初宰相,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宰相,助朱元璋整頓吏治。因“胡惟庸案”被控謀反,朱元璋借此廢除宰相制,牽連誅殺三萬余人。
相對的,有卸磨殺驢而死的愚者,就有功成身退的智者。
- 如春秋越國范蠡: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成功復國并稱霸。功成后,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果斷泛舟五湖,后經商成巨富。
- 如西漢張良:楚漢戰爭中出謀劃策助劉邦建漢。天下初定,張良托病不出,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遵循道家思想,明哲保身。
如明朝湯和:明朝建立后,敏銳察覺朱元璋猜忌,主動請辭兵權,還鄉后低調約束家人部下,不涉政務。
- 再如明朝姚廣孝:號稱“黑衣宰相”,助朱棣靖難登位。朱棣即位后,他拒賞賜,專注佛教事業。
以史為鑒,要學后者,切不可學前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