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煤瀝青作為煤焦油加工的殘余物,每年產量高達580萬噸。然而,由于其軟化點高目再生成本高昂,目前循環利用率僅為5%左右,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還可能對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
圖 廢舊道路瀝青與石油瀝青(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全球新能源儲能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鈉離子電池憑借其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等顯著優勢,正成為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廣州大學“吐故鈉新”團隊以煤瀝青為原料,成功開發高性能硬碳負極材料,原料成本低至1500元/噸,較傳統前驅體降本60%。生產1噸負極材料,傳統工藝投資強度高,而鈉新科技在技術升級后,每噸原料降低能耗4-5GJ,占比28%,廢水減排65%,成本900元,在能耗和成本方面優勢明顯。
圖 瀝青基碳材料的形貌表征及電化學性能
廣州大學“吐故鈉新”團隊憑借化學工程、材料科學及產業經濟等多領域人才融合,成功突破鈉電負極材料技術壁壘。團隊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整合高校理論優勢與企業工程經驗,該項目已申請8項一作專利,4項已獲國家授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未來,該團隊將繼續深化廢舊瀝青高值化利用技術,聚焦全力攻克高性能硬碳負極材料研發及制備技術瓶頸,以響應國家對綠色工業的號召,并順應新時代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圖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電池組裝及電化學性能測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