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高跟套裙、西裝革履的白領們,突然間失去了謀生的活計;說普通話必定夾雜著英文的男女們,就地被趕出了辦公室;前一秒還是Mary、David,后一秒就變成了菊花、狗蛋。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大裁員,重重地砸在了眾人的頭上,連擦眼淚都來不及滾出眼眶。
2025年5月15日。通用中國道朗格接近于整體裁撤的決定,橫空出世。讓還在會議室、出差路上、電話中的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率先拋出消息的《穹眼財經》,援引該公司內部人士的話說,驚愕之下被裁的員工,有了一些反應。接下來,是更出人意料的場面:
以至于大巴拉保安控制現場。
從通用中國加入道朗格的雇員,若原部門的主管愿意念及舊情,尚可暫時避險。其他來源的相關人等,只待拿著若干補償,再謀生路。曾經發力要做汽車界勞力士的道朗格,在裁員的決策與應對上,瞬間看齊中國整車制造商。
道朗格的做法,只是把中國汽車行業打工人的下場又重演了一遍。自從去年開始,這樣的悲劇就變成了價格戰一樣的日常操作。普通的汽車打工人,有工做時當牛做馬,最終落得牛馬不如,轉化為成本控制報表里的數字。
在道朗格員工憤怒而無可奈何的嘆息聲中,福特德國的工人走上了街頭,開始了24小時的罷工預警。在工會的組織下,工人們在科隆的工廠前繼續向福特的高管施壓。這些養尊處優的精英們必須坐下來與工人進行商談,他們單方面做出的減員決策,沒有給工人們足夠的尊重:
為每一份工作而戰。
在新一輪的降本增效中,福特德國計劃在1.2萬名員工中裁減2900人。為此,德國工會IG Metall站了出來,為工人們提出了要求:每位離職的工人要獲得20萬歐元的基礎賠償金;每工作一年,要增加三分之一的年薪賠償;員工的每位子女要額外獲得1萬歐元;同時為殘疾員工提供額外賠償。這些條目清晰的要求,嚇得福特德國的高管們甚至不愿出來直接談話。
在舉行這次罷工的同時,福特德國的工會正全力為所有員工爭取破產保護措施。整車制造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待他們的員工,福特德國的做法讓為他們工作的雇員感到寒心:
工會必須捍衛工人的權益。
如是的局面,貴為歐洲第一大汽車品牌的大眾,才剛剛經歷過。出現在中國市場總會被前呼后擁的歐洲大佬們,在面對汽車工人時,必須接受他們接連不斷的噓聲,必須忍受工人們對其工作能力無下限的質疑,必須坐下來與工人們面對面。整車制造商大佬們手中的權杖,總會有工會的制約。
21個月前,在UAW的汽車工人向通用汽車提出漲薪要求時,美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也只能不斷的修正談判內容。在臨近工人們正式罷工前,通用汽車對工會的承諾,被批誠意不足。通用高管們的提議,要么時不關心工人的處境,要么是根本不愿聽工人的表達:
通用汽車才提出了一項侮辱性的提議,該提議與美國汽車工人的公平協議相差甚遠。
在各大整車制造商此起彼伏的大裁員中,這樣的場景在韓國、巴西、阿根廷、英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加拿大等傳統汽車生產國,以相同的劇目重復,以相近的結果收尾。
只有中國的汽車打工人,成了全世界的例外。
身懷六甲的員工,被主管領導及人事負責人威逼利誘,簽下了自愿離職的協議;豪華品牌以重新評估中國戰略為由,突然間拒絕為員工繼續支付工資和社保;醞釀為一同被裁員的同時爭取更多保障的舊友,連家人的所在的工作單位都受到牽連;就地解散、連夜辭退等的汽車人,數不勝數,這比某些電影中的畫面更真實。
在中國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碾壓全球汽車制造商的榮光里;在知名汽車大佬當眾說員工是耗材的笑聲中;在通用中國為園區綠化支付百萬計的費用,精心營造的舒適氛圍里,中國汽車的打工人最后的底線被突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