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是我國杰出愛國宗教領袖、著名社會活動家。
早在20世紀20年代大革命時期,趙樸初就立志救國救民。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戰后,他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上海淪陷后,他為新四軍輸送了千余名經過培訓的中青年難民參加抗戰,并通過參加“星二聚餐會"和“星六聚餐會”,宣傳抗日,團結愛國人士。
抗戰勝利后,他在上海參與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并積極參加爭取民主、反對內戰、解救民眾的愛國民主運動,迎來了上海的解放。
以下為如去注。
趙樸初從小受家庭影響,接觸到佛教活動;少年時,跟著表舅關絅之(全國第一個佛教居士林的發起者之一)在東吳大學讀書,逐步開始了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生涯。1935年,經圓瑛法師介紹,皈依佛門、成為在家居士。
1939年,趙樸初在上海“慈善聯合會”工作時,與志趣相投的一些同事建立了一個抗日救亡組織“益友社”,并任理事長。當時,為掩護“益友社”的活動,趙樸初請了幾位年事已高的社會賢達做名義理事,其中就有上海灘有名的佛教居士關絅之、聞蘭亭等。
趙樸初對他們非常尊重,開口閉口關絅老、聞蘭老,于是“益友社”成員們給剛過30歲的他起了個外號,叫“趙樸老”。晚年的趙樸初德高望重,人們都稱其為趙老、趙樸老或樸老,少有人知、他從年輕時就被稱作“趙樸老”。
1939年,趙樸初參加了由知名民主人士組成,也有少數國民黨人參與的“星二聚餐會”,縱論國事,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星二聚餐會”的核心人物,又組織了“星六聚餐會”。趙樸初與馬敘倫、王紹鏊等人在上海北京西路廣和居樓上、八仙橋青年會禮堂聚會,座談時局,并利用《文匯報》《周報》《民主》等輿論陣地聯名發表文章,申明共同的政治主張。
圓瑛大師及其弟子明旸法師(左)與趙樸初(右)
抗戰期間,宋慶齡在上海領導了“憲政”運動。趙樸初參加了這一運動,并在宋慶齡組織的“中國福利社”中擔任理事。在宋慶齡領導下,趙樸初負責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運送了大量的醫藥、醫療器械、服裝等物資。
日本投降后,大家決定成立一個“以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為宗旨”的政治組織,定名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并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愛麥虞限路中國科學社(今陜西南路235號的黃浦區明復圖書館,2011年以前稱盧灣區圖書館)正式宣告成立。
民進創始人主要有馬敘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林漢達、徐伯昕、趙樸初、雷潔瓊、鄭振鐸、柯靈等。其中,部分是馬敘倫所聯系的從事文化、出版、教育等工作的愛國民主人士,另一部分是王紹鏊所聯系的上海工商界和文化界愛國民主人士。
民進組織成員在抗戰勝利前,同中共一起,投身于抗日救亡;抗戰勝利后,投身于反內戰、爭取和平的民主的斗爭。民進的成立是兩種斗爭轉變的標志。
1946年5月5日,在中共上海地下黨的領導和幫助下,民進與上海五十二個團體,在南京路勸工大樓禮堂隆重集會,慶祝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正式成立。此后,趙樸初策劃并參與了六二三反內戰大會和歡送人民代表團赴南京請愿;接下來,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下關慘案”。
1947年7月4日,國民黨政府全然不顧人民愿望,悍然頒布《戡平共匪叛亂總動員令》,從上到下、層層成立戡亂委員會。1947年底,民進主要領導人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秘密安全地轉移到香港,而趙樸初留在上海堅持斗爭。
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通過趙樸初、聯絡各界人士成立上海臨時聯合救濟會;趙樸初擔任總干事,收容戰區難民,維護地方治安,接收國民黨扔下的傷兵及散兵游勇并給予看管,防止他們擾亂社會。
趙樸初和總理
當時,來自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的救濟物資(幾乎都是美援,即使有其他國家的零星援助,也是靠美國運來的),糧食、藥品和被服等數量非常龐大;華東軍政委員會和上海市軍管會決定,由趙樸初出面以慈善人士的身份,出面與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交涉,將該署所有援華物資接收下來,以補充臨時救濟委員會的物資不足。這項工作,趙樸初完成得非常出色。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1日,民進留滬會員在上海紅棉酒家召開解放后第一次會員聯歡大會。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京召開,趙樸初當選全國政協代表;10月3日,當選為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
1950年11月,民進上海分會成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工作委員會”,趙樸初任主任委員;在那個時期,他廣泛發動會員寫慰問信、募集慰問資金,支援抗美援朝。
在后來的“三反”運動中,趙樸初經受了上海、華東和中央的三級審查。清算和核查的結果,所有經濟賬目和物資收支都一清二白。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負責人張執一在回憶中說,當他把這件事向周總理匯報時,周總理說:“解放前做救濟工作的人,做到這樣是很難得的,這個人要重用。”
為充分發揮趙樸初的才智,周總理親自調他進京工作。總理告訴他有兩項工作可供其選擇,一是做民政工作;二是做佛教工作。趙樸初覺得自己對佛教比較熟悉,做起來會得心應手,就選擇了佛教工作。
如去注畢。
1949年9月,趙樸初赴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并在開幕式上第一次見到毛澤東。
1950年10月1日,毛澤東參加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慶祝國慶歌舞晚會,并填了一首題為《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的詞:“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1958年6月,主席與趙樸初(中)接見柬埔寨胡達法師
看到毛澤東的詞,趙樸初也填了一首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會的《浣溪沙》:“銅鼓蘆笙響徹天,輕裾長袖舞翩躚,歌聲齊唱大團圓。民德如今敦友愛,軍威海外又喧闐,五星旗指萬夫前。”
1952年佛教界人士組成中國佛教協會籌備處,趙樸初擔任主任。在協會籌備期間,趙樸初等人起草了協會章程草案,并送呈毛澤東審閱。毛澤東看后,提筆在協會宗旨中增加了“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八個字。
這八個字,不僅表明了毛澤東對成立中國佛教協會的大力支持,而且反映了他對佛教優良傳統的充分肯定。1953年5月30日至6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會議在北京廣濟寺舉行。會議結束時,一致通過了《向毛澤東主席致敬電》。
1958年6月30日,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趙樸初陪同毛澤東接見了胡達法師率領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團。由于客人還沒有到,毛澤東便和趙樸初漫談。
毛澤東問:“佛教有這么一個公式一一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有沒有這個公式呀?”趙樸初回答說:“有。”毛澤東又問:“為什么?先肯定,再否定?”趙樸初說:“不是先肯定,再否定,而是同時肯定,同時否定。”談到這里,正要繼續講下去時,胡達法師到了,談話只好中斷了。后來,在提到趙樸初時,毛澤東曾很感慨地說:“這個和尚懂得辯證法。”
1963年7月14日,蘇共中央發表給全體蘇聯黨員的公開信,公開攻擊中國共產黨。9月6日中共中央開始連續發表評論文章,反擊蘇共中央公開信。11月17日至12月4日,趙樸初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三屆四次會議。會議期間,傳來美國總統肯尼迪被刺殺的消息,他寫了散曲《尼哭尼》諷刺赫魯曉夫。
不久,中宣部副部長姚溱來趙樸初處,趙樸初將此曲送給他看。他一看就明白了,《尼哭尼》,就是尼基塔·赫魯曉夫哭約翰·肯尼迪啊!姚溱說:“寫得好,給我吧!”不久,康生在姚溱那里看到了《尼哭尼》,他又要去給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后拍掌稱好,對康生說:“這個曲子歸我了。”后來趙樸初陸續寫了《尼又哭尼》、《尼自哭》。
趙樸初和妻子陳邦織
2000年春節,趙樸初和夫人及圣輝法師
1965年初,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將要訪華,毛澤東說:“柯西金來了,就把這組散曲公開發表,作為給他的見面禮。”發表時,他將原來的標題《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分別改為《哭西尼》、《哭東尼)、《哭自己》,又寫了“某公三哭”四個大字作為總標題,指示《人民日報》發表。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當晚趙樸初作《毛主席挽詩》兩首。
其一云:
- 忽播哀音震八方,人間方望晚晴長。
悲逾失父嗟無怙,杞不憂天賴有綱。
永耀環瀛垂訓誨,群遵正道是滄桑。
亂云揮手從容渡,萬古昆侖聳憂蒼。
其二云:
- 當年立志拔三山,終見神州奮翮(hé)翰。
更遣風雷驅鬼蜮,普教天地為回旋。
人心早有豐碑在,真理爭從寶藏探。
滿月中天瞻圣處,遺言永憶勖(xù)登攀。
樸老還自注道:毛主席逝世適值中秋月圓時,(詩中的)圣處意為最高境界,見唐人詩。如去注。
十世班禪與趙樸初
文后說明:
文中相關史實來自于《毛澤東與上海民主人士》(中央文獻出版社 尚同編著 2004年11月版)等,致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