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與單位
2025年5月18日,美國前總統拜登的辦公室發布消息,拜登被確診患有惡性前列腺癌。拜登擔任總統時創了美國最高齡總統的紀錄,他的年齡以及基于年齡的身體健康質疑也伴隨著他失敗的競選連任嘗試。
如今拜登突然確診前列腺癌,而且還已經轉移,自然也引發了很多人的疑惑:拜登不是每年都做體檢嗎?之前的體檢怎么沒查出癌癥?癌癥發展不是需要時間的嗎?一發現就已擴散是否意味著之前檢查有問題?
我們先來整理一下目前公布出來的拜登總統前列腺癌診斷情況:
這事最早可追溯到5月13日,當天美國媒體報道,也獲得拜登的發言人證實,在常規體檢中,醫生發現拜登的前列腺有一個小腫塊(small nodule),需要進一步檢查:
5月18日,拜登辦公室公布基于后續檢查,醫生確定拜登是得了前列腺癌,而且屬于惡性類型。在拜登辦公室的這個聲明里,我們還能了解上周拜登檢查前列腺的一點背景,是泌尿方面問題變多( increasing urinary symptoms)。
根據CDC數據,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里除了非黑素瘤類型的皮膚癌外,第二常見的癌癥,2021年,每十萬男性中有586例。前列腺癌最主要的一個風險因素是年齡,52%確診于55-69歲,70歲以上確診占比42%。
拜登已經82歲,遇到前列腺癌并非不可思議。另外,前列腺癌不是一個很容易發現的疾病,從癥狀上來說,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不會察覺明顯異常。而像泌尿問題這種常見癥狀,在前列腺癌高發人群——上了年紀的男人里實在太普遍了,很多人也不會注意到。
從聲明來看,拜登是注意到泌尿問題的癥狀變多,去做體檢,發現得了前列腺癌,這可以說是比較常規的發現方式。
聲明里關于拜登的前列腺癌,還有兩個關鍵信息,一個是惡性程度,Gleason分數是9,存在骨轉移,確實是惡性前列腺癌。
Gleason分數是前列腺癌組織活檢時依據細胞形態——也就是癌變嚴重程度做的評分。前列腺組織活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活檢切下來的組織對顯微鏡來說那是很大一片了,所以可以有很多個視野,不同視野里細胞形態可能也不一樣。
Gleason分數的基礎是對每個視野里細胞癌變狀態評分,1分是看上去像正常細胞,2-4是越來越不像正常細胞,5那是完全就是癌細胞的樣子。病理醫生把一位患者活檢里最有代表性的兩個視野評分相加,就是Gleason分數。這個分數系統里,6分意味著腫瘤細胞看著挺像正常細胞,會是生長速度緩慢的類型;7分是還有點像正常細胞,風險居中;8分以上就是高風險,癌細胞生長速度可能更快,也有更大概率轉移到其它組織。
拜登的Gleason分數是9,加上已經確定有骨轉移,卻如聲明所言,遇到了惡性前列腺癌。
這里可能就有人會質疑了,拜登不是在總統時每年做體檢嗎?怎么之前沒查出來?不能趕在早期就查出來嗎?
其實前列腺癌目前沒有很好的篩查方式。
美國預防疾病工作組當下關于前列腺癌篩查的推薦是55-69歲,依據家族史等因素,和醫生商量是否要篩查,70歲以上不建議篩查:
注意即便是可以與醫生商議是否要篩查的55-69歲年齡段,支持篩查的證據級別也很弱,只有C。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了,不是有個PSA檢查,抽血一查,PSA高了就是前列腺癌?
還真沒那么簡單。PSA等癌癥抗原檢測是最受誤解的醫學檢測之一。很多人一看這些名字都叫癌癥抗原,那一查這個不就是查癌癥嗎?但以PSA為例,不少沒有前列腺癌的人也會查出PSA升高,而另外一些真的有前列腺的人,PSA也可能是正常的。
不普遍推薦基于PSA的前列腺篩查,一方面正是由于上述假陽性假陰性可能帶來困擾。另一方面,大多數前列腺癌生長緩慢,大規模篩查反而會帶來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的潛在傷害。
美國與歐洲都做過前列腺癌篩查的大規模試驗,沒發現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前列腺癌早篩可以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
由于拜登的年齡,他屬于不推薦做前列腺癌篩查的人,因此,不存在體檢漏了。而且也如前面說的,他注意到身體變化去檢查,查出是前列腺癌,是比較常規的情況。
說到80多歲老男人得前列腺癌,十幾年前還有一個著名案例:
2012年,當年“年僅”81歲的巴菲特也確診前列腺癌,他是醫生通過PSA水平增高推測,接下來做組織活檢,發現患有早期前列腺癌。巴菲特也做了相關治療(放療)。
可巴菲特的前列腺癌處理過程在醫學上爭議很大。哈佛醫學院的泌尿系統癌癥專家Garnick醫生就指出PSA檢測在這里導致了一系列不必要的診斷治療。前列腺癌整體生長緩慢,巴菲特81歲高齡,由于做了PSA檢測,明明沒有轉移性癌癥,還去做活檢,風險大于收益——當時匹茨堡大學醫學院的一位前列腺癌專家在網上評價如果自己的住院醫給一個81歲非轉移性前列腺癌的老頭做活檢,他一定把這住院醫就地開除。
巴菲特都可以采用觀察的手段,因為要考慮像他采用的常見治療方式放療,還是有副作用的。對于生長緩慢的早期前列腺癌,那么一把年紀了,積極治療未必是正確的選擇,可以定期檢查著,依據情況變化再決定是否治療。
回到拜登,他檢測出來已經是出現骨轉移的惡性癌癥了,這是否是沒有早篩的遺憾呢?其實新聞稿里提到的第二點關鍵病情信息就是他的前列腺癌對激素治療敏感。
有些前列腺癌細胞依賴雄性激素才能生長,也就是對激素敏感。對這種前列腺癌,如果已經發生轉移,拜登就是如此,雖然無法治愈,但通過激素阻斷與化療,也能獲得較長的生存時間,中位生存時間在5-6年,也就是一半患者在5-6年后仍然存活。
只是前列腺癌細胞很“聰明”,切斷激素供給后最終會進化到不依賴激素也能活的程度,那時就是激素不敏感,或是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了,預后更差。可即便如此,現在也有更新的治療手段在改善治療。比如一種名叫 Pluvicto(分子 Lu-PSMA-617)的新藥,把放療藥物鏈接到靶向前列腺癌細胞的分子上,在臨床試驗里展示了非常好的效果。
回到拜登的情況,他已經82歲,雖然確診癌癥在惡性階段并非理想,但綜合前列腺癌的整體治療情況,他仍然可以有多年充滿意義的生命。
最后,拜登多年來一直不遺余力推動癌癥研究,包括他主導的Cancer Moonshot。奧巴馬在拜登確診前列腺癌的消息公布后就在社交媒體上提到“沒有人比拜登為找尋癌癥治療突破做得更多”:
這并不夸張,更值得尊敬。
訂閱關注防失聯
前沿醫藥,請關注
參考資料
https://www.cnn.com/2025/05/18/politics/joe-biden-prostate-cancer
更多精彩內容見Youtube:Y博的科普園
Y博也有播客了,歡迎關注《說醫解藥》
小宇宙、蘋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