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6點剛過,梵蒂岡圣伯多祿廣場上等待的人群一起望向廣場西北方,并爆發出持續的歡呼。西斯廷禮拜堂屋頂的煙囪冒出了白色的煙霧,這意味著在禮拜堂內封閉舉行的新教皇選舉進行到第二天,在第四輪投票中就有一位樞機主教獲得了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當選天主教會新任教皇。
大約一小時后,圣伯多祿大殿中央陽臺的紅色帷幔緩緩打開,教廷首席執事樞機道明·曼波第首先走上陽臺,對廣場上的人群和全世界14億天主教徒用拉丁語宣告:“Habemus Papam!”(我們有教皇了!)
稍后,出生于美國芝加哥的69歲的樞機主教普雷沃斯特身著白袍紅披肩,雙肩垂著綴滿金線的深紅色教皇圣帶,面帶微笑走上陽臺向廣場上的人群致意,并發表了簡單的致辭。新教皇選擇利奧十四世(Leo XIV,或譯良十四世)作為尊號,他也正式成為自宗徒圣伯多祿起的羅馬天主教會第267任教皇。
5月18日,羅馬教皇利奧十四世正式任職。
5月8日,在梵蒂岡城,來自美國的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當選新一任天主教羅馬教皇后向民眾致意。圖/IC
姓氏為“牧師”
羅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1955年9月14日出生于美國芝加哥。父親路易斯·普雷沃斯特具有意大利和法國血統,是一名參與了二戰諾曼底登陸的美國海軍老兵,退役后成為芝加哥一所小學的校長。母親米爾德里德有大學學位,是一名圖書管理員,是西裔、法裔和黑人混血的路易斯安那克里奧爾人的后代。普雷沃斯特和他的兩個哥哥,正是在這樣一個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中成長。
有趣的是,在父親的祖籍地意大利都靈,普雷沃斯特(Prevost)這個姓氏在其所使用的皮埃蒙特語中的意思就是“牧師”,而普雷沃斯特從少年起就表現出了對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強烈興趣。15歲時,他離開家鄉,前往密歇根州就讀天主教圣奧斯定修會主辦的神學院高中。據哥哥約翰回憶,普雷沃斯特那時起就很少回家或與家人聯系,但是學業優異,后來考入圣奧斯定修會在美國的最高學府——位于費城的維拉諾瓦大學,并順利獲得了數學學位 。
圣奧斯定修會1244年由教皇英諾森四世創立,名稱是為紀念公元四五世紀北非的基督教神學家——希波的圣奧斯定,其會規認為在修道院中和其他修士一同生活、奉獻和分享是最大的美德。大學畢業后,普雷沃斯特正式加入了圣奧斯定修會。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教堂中居住一年后,他回到故鄉芝加哥,正式發愿成為一名神父,并開始接受系統的天主教神學教育。1982年,在獲得神學碩士學位后,普雷沃斯特前往羅馬,在圣奧斯定修會的圣莫妮卡教堂晉鐸,發誓服務圣道,并終身不婚。
1985年,普雷沃斯特加入了圣奧斯定修會在秘魯的傳教團,在秘魯北部特魯希略市擔任神學院院長,并教授教會法長達十余年,西班牙語取代英語成為他的日常工作語言。在這段時光里,他親身經歷了秘魯政府軍和“光輝道路”游擊隊之間的血腥內戰。他對時任秘魯總統藤森的腐敗、大規模逮捕和侵犯人權行為發表公開批評。1998年,普雷沃斯特暫別秘魯的工作,返回美國芝加哥,并在2001年擔任了圣奧斯定修會的總會長,此后連任一屆,共任職12年。
2014年,普雷沃斯特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晉升,他被上任不久的教皇方濟各重新派往秘魯,并被祝圣為秘魯奇克拉約教區主教。根據相關外交條約,普雷沃斯特在成為主教前加入了秘魯國籍,從此以美國和秘魯雙國籍的身份加入秘魯主教團。普雷沃斯特在秘魯西北部城市奇克拉約任職期間生活儉樸,獨居在主教官邸,拒絕侍者,自己掃地洗衣。同時,他對秘魯的極端貧困問題、北部山區原住民族傳教工作,以及天主教會的性侵丑聞等都表現出積極和進步的立場,這讓他日漸獲得了羅馬教廷方面的青睞。
5月9日,教皇利奧十四世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主持教會彌撒。圖/視覺中國
“組織部長”
前任教皇方濟各作為第一位拉丁美洲籍(阿根廷)的教皇,不僅對拉美國家的教會事務非常了解,也十分關注拉美教會的發展。普雷沃斯特被認為和方濟各的政治和神學觀點接近,而方濟各也和普雷沃斯特關系密切。2023年,盡管普雷沃斯特表達了希望留在秘魯的愿望,方濟各還是堅持將普雷沃斯特調往羅馬,并任命他為教廷主教部部長。同年,普雷沃斯特被晉升為樞機主教,一身紅袍意味著他正式進入了天主教會的權力核心。更重要的是,如果方濟各去世,只有不滿80歲的樞機主教們有權進入西斯廷禮拜堂,獲得新任教皇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今年69歲的普雷沃斯特滿足這個條件。
根據羅馬天主教會的圣統制,教廷主教部承擔著類似“組織部”的角色,掌管著全球各地天主教會超過5000名主教的資料,并為教皇提供主教和樞機任命的建議。可想而知,這個工作需要極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而普雷沃斯特在美國和秘魯的工作經歷和超凡的語言能力讓他成為這個重要崗位的合適人選。除母語英語外,普雷沃斯特精通拉丁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法語和葡萄牙語,還會說一些德語以及秘魯原住民族的克丘亞語,這讓他和全球絕大多數的主教們都可以不需借助翻譯直接溝通。
普雷沃斯特還是方濟各教皇所堅持的主教會議制度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所有信徒的參與和共同責任可以解決教會內部的兩極分化問題,從而達到“同道偕行”(synodality)的精神。2023年10月,主教長普雷沃斯特作為直接負責人組織召開了教廷第十六屆主教常務大會。這次大會規模空前,會期長達一年之久,被認為是天主教會自20世紀60年代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后最重要的事件。在大會上,針對天主教教理、教會現代化改革、女性神職人員任命和女性投票權、少數和弱勢群體的聲音等問題,教會圣職人員乃至來自全球的平信徒們進行了充滿活力甚至是激烈的辯論。雖然大會并未形成“一致性”的決議,但公開討論這些即便在世俗社會都頗為敏感的話題,對于擁有超過兩千年歷史和傳統的天主教會而言,能做到“和而不同”已經是難得的突破。
2025年4月21日,復活節后的周一,近年來已經數次傳出健康危機的教皇方濟各因心臟衰竭于圣瑪爾大之家寓所安然離世。作為天主教會近代史上最為反傳統并不懈推動教會改革的教皇,方濟各的遺產還包括他在任教皇的12年間,大量提拔了來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主教擔任樞機。2024年,方濟各一口氣拔擢了21名新任樞機,其中僅4位來自歐洲,兩千年來天主教會第一次迎來了歐洲以外的樞機主教人數超過歐洲樞機主教人數的情況。但直到此時,也還很少有人預測到這位成為樞機尚不足兩年的美國主教普雷沃斯特能獲選繼任教皇。
與世俗意義上的“選舉”不同,在西斯廷禮拜堂中封閉舉行的教皇選舉并沒有“候選人”一說:每一位有資格入場投票選舉教皇的樞機,自己也都可能被選為教皇。近代天主教會的歷史上,很多最終獲選的教皇事前也未能預知自己將會當選,甚至有些教皇并不十分愿意自己當選。但無奈在場三分之二的同僚的認可已經帶有某種“神啟”的預示意味,此刻的謙遜是美德,而推辭就成了卸責。因此,獲選后的教皇不會表露喜悅,更不會慶祝,只能是在說出“我接受”之后,換上白色長袍,在西斯廷禮拜堂內一間名為“淚之屋”的小堂獨自落淚祈禱,為這份余生里的重擔表示莫大敬畏,再擦干眼淚,恢復微笑,走上陽臺向全世界信眾致意。
普雷沃斯特在當選為教皇利奧十四世之后,雖并未像教皇方濟各一樣對選舉他的樞機們自嘲“愿上主原諒你們今天干的事兒”,但他獲選后在圣伯多祿大殿的陽臺上表示,“我們都是天主手中的人”,并引用自己畢生追隨的圣奧斯定的名言“和你們一起我是基督徒,為你們我是主教”,既不失謙遜態度,也重申了自己服務教會和教眾的決心。
批評特朗普
作為第一位美國籍教皇,利奧十四世的獲選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是今年特朗普再度擔任美國總統以來,其對待國際局勢和對其他國家霸權施壓的做派,讓人們不由得懷疑:天主教廷選出一個美國籍教皇是不是為了向特朗普示好?
誠然,美國有超過7300萬天主教徒,排在巴西、墨西哥、菲律賓之后列全世界第四,有資格獲選教皇的美籍樞機主教也多達10人。不過,如果教皇真的可以由特朗普選擇,普雷沃斯特大概率會是特朗普最不愿意選擇的那一位。
首先,普雷沃斯特雖然出生在美國,但和其他美國籍樞機不同,他的圣職生涯主要在秘魯而不是美國度過。新教皇無論當選前后,都毫不掩飾自己對于拉丁美洲尤其是秘魯人民的感情。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是1985至1998年在秘魯傳教的歲月塑造了自己。在2023年被調離秘魯前往羅馬前夕,他向秘魯主教團深情告別,表示“這些年同行相伴,秘魯教會與我共享的博愛是最大祝福”。而在本次當選后的陽臺演講中,新教皇中斷意大利語講話,切為西班牙語,說“向所有人致意,尤其要向我親愛的秘魯奇克拉約教區問好!”“秘魯是我的第二故鄉”。當時圣伯多祿廣場上的西語信眾瞬時爆發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值得注意的是,利奧十四世的演講用了拉丁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卻沒有使用他的母語英語。
此外,利奧十四世和教皇方濟各在關懷弱勢群體、注重氣候變化這些議題上,有著近乎一致的追求。2020年美國爆發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后,普雷沃斯特在推文中寫道:“若領導者把正義呼聲視作威脅,而非悔改契機,就與福音背道而馳。”這被廣泛解讀為對時任總統特朗普當時強硬面對示威的批評。2023年秋,普雷沃斯特在芝加哥發表演講時表示“否認氣候危機是對后代的不公”,批評特朗普曾下令美國退出《巴黎議定書》是“可悲的倒退”,這也和方濟各將生態關懷視為“福音核心”的表態毫無二致。
最重要的是,長期在拉美的牧職經歷,讓利奧十四世對于前往美國的拉美移民的處境極為敏感,他曾多次在社交媒體轉推或者點贊批評特朗普美墨邊境“零容忍”政策造成拉美裔移民家庭分離等做法的文章,多次強調“驅逐和建墻違背基督教仁愛的價值觀”。教皇的兄長約翰在接受《衛報》采訪時也透露“他(教皇)絕不會對美墨邊境政策保持沉默,他繼承了方濟各的擔憂”。
2025年1月,時刻標榜自己是天主教徒的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接受福克斯新聞訪問時曾曲解教理教義攻擊左派人士。萬斯宣稱:“有一種老派觀念,但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基督教的觀念,就是你愛你的家人,然后愛你的鄰居,然后愛你的社區,然后愛你自己國家的同胞。在這之后,你就可以專注于并優先考慮世界其他地方。很多極左翼人士完全顛覆了這一點。”
三天后,普雷沃斯特的X平臺賬號轉發了《全國天主教記者報》(NCR)發表的一篇批評萬斯言論的文章,普雷沃斯特直截了當在轉發評論中寫道:“萬斯錯了,耶穌從未教導我們對他人的愛進行排序。”
盡管利奧十四世成為教皇后,已不大可能再這樣點名批評美國領導人,但他在5月11日召開的上任后第一場記者會上,對出席的上千名記者呼吁“停止嘲弄、偏見、狂熱和仇恨的溝通方式”。這場新聞發布會后,英國廣播公司(BBC)駐教廷的記者就發文稱“相信我們不久就會看到新教皇和特朗普產生摩擦”。
特朗普參加了方濟各教皇的葬禮,隨后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AI生成的自己穿上教皇長袍的圖片,引發了全球天主教徒的憤怒。并非天主教徒的特朗普當然無權選擇教皇,可以確定的是,利奧十四世也不會是他屬意的人選。
老問題、新挑戰
利奧十四世接任教皇后,仍需要直面天主教會多年累積的“舊賬”,同時,科技革新和國際局勢劇變所帶來的挑戰也在不斷給這個人類歷史上持續時間最久、集中程度最高、影響力也最為深遠的“同一法人組織宗教機構”帶來新的問題。
天主教會誕生之日,人類文明的形態與當今社會截然不同。在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會經歷了兩次大分裂,以宗教為名的文明沖突更是不計其數。雖然20世紀60年代召開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提出了“教會革新”“普世教會合一”“教會與現代世界”等重大問題,并通過憲章和決議的方式階段性統一了教會內部的認識,但冷戰的結束、科技和文明的飛速演進、女權主義和平權運動的興起、大眾傳播方式的迭代更新等,仍讓天主教會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蹣跚老者,雖竭盡全力也難追趕世俗社會的步伐。
利奧十四世的前任教皇方濟各終其一生,一直努力在忠于教義傳統的同時,將源自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對于窮人和社會正義的關懷融入普世牧靈與教廷改革之中。方濟各關懷弱勢,對自由資本主義、消費主義、金錢至上、浪費橫行等現象不吝斥責。而對于天主教會不斷被爆出的性侵丑聞,方濟各也成立了圣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試圖幫助那些過去受到虐待的受害者,并采取必要程序對犯罪者施以懲罰。
方濟各對女性圣職人員承擔更重要的教廷職務持開放態度,還任命了第一位女性擔任教廷的副國務卿。而對于天主教最為敏感話題之一的同性伴侶關系問題,方濟各最終在2023年宣布允許天主教神父為同性伴侶進行“非禮儀性”祝福——雖然這不代表天主教會認同同性婚姻,但至少在民事上結合的同性伴侶不應再為天主教會所排斥和敵視。
不過,方濟各的遺產遠不足以讓他的繼任者安享權柄。根據路透社的消息,當前人口不到千人的梵蒂岡教廷,其財政赤字已經高達8300萬歐元,其中退休教廷高官的養老金占了大頭,且每年缺口仍在增加;全球天主教徒的人數雖不斷上漲,已突破14億大關,但是這個數字大多歸功于幾個非洲天主教國家的人口爆炸式增長,在歐洲和美洲,天主教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信徒老齡化和年輕信眾流失問題,歐洲人口第一大國德國在紙面上有接近2000萬天主教信眾,但2024年僅有29名新祝圣神父;盡管梵蒂岡教廷已經有了第一位女性高官,但是至今天主教神父依舊必須嚴守獨身,女性也無法被祝圣為教會圣秩中哪怕是最低一級的執事銜。
在這些舊賬之外,國際局勢劇變如俄烏沖突所帶來的信仰撕裂正給天主教會帶來新挑戰;教廷要怎樣應對AI告解機器人、基因編輯、類器官胚胎培育等新科技帶來的教義倫理問題,古老的《圣經》顯然難以給出明確答案;特朗普—萬斯組合在2024年拿到了約56%的天主教徒選票,但如今一位對特朗普持保留態度的美國籍教皇在位,其言行稍有偏向或者暗示,都難免影響數百萬選票的流向,足以左右美國大選結果。
利奧十四世作為同樣從拉丁美洲走出的教皇,從他過往的言行上來看,他和他的前任方濟各在大多數問題上有著類似的態度:開放、有人文關懷,但又不失教廷作為天主教唯一“法人代表”的權威和底線。如果不出意外,“年僅”69歲的利奧十四世仍將在未來至少十幾年內領導天主教會這艘兩千歲的木船在現代的波濤中繼續探索信仰的奧義。或許,新教皇最好的解法就是保持謙卑,正如5月9日他作為教皇第一次主持彌撒時所說,教皇職務好比“十字架”,而主教們都應該“讓自己變小,好讓基督留下”。
(作者系政治評論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宗教研究碩士Félix Chen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曲蕃夫
編輯:徐方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