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準備拆除遼寧旅順一座年久失修的塔,這本是中國自己的事務,不料遭到了日本的強烈反對。
更有不少日本政客叫囂稱:“這是日本人建造的建筑,中國人無權拆除!”
這座在當時備受爭議的在華日本建筑,便是遼寧白玉山塔,號稱日本在中國修建的“靖國神社”。
遼寧白玉山塔,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它的存留與否,為何引起了中日兩國如此激烈的爭議?這座塔最終被拆除了嗎?
“表忠塔”建造下的血與淚
要理解白玉山塔的意義,就必須回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國內局勢。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遭受的重大打擊之一。
戰敗后簽訂的《馬關條約》,不僅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還賠償了2億兩白銀。
雖然在沙俄等列強的干預下,遼東半島最終以中國向日本支付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而保留,但這僅僅是大國博弈的結果,絕非對中國的同情。
隨后發生的1904年日俄戰爭,更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演了一場“狼吃虎”的鬧劇。
日本戰勝沙俄后,對旅順等南滿地區的控制進一步強化,日本人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占據優勢,更致力于在文化和象征層面展示“勝利者的榮耀”。
1907年,在日本海軍高層乃木希典和東鄉平八郎的主持下,一座名為“表忠塔”的紀念建筑在旅順白玉山上動工,用以祭奠日俄戰爭中犧牲的日本士兵。
這座塔的建設過程,簡直是一部血淚史,兩萬名中國勞工被強迫參與修建,超過一千人在工程中喪生。
日本人甚至將沙俄戰艦的殘骸用作建材,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羞辱沙俄和中國。
1909年,高塔正式落成,日本國內舉國歡慶,而中國人民卻只能在屈辱中選擇沉默。
表忠塔不僅是一座物理意義上的建筑,更是一座壓在中國人心頭的一座大山。
旅順的居民抬頭就能望見這座塔,他們被迫回憶起那段國家積弱、民族受辱的歷史。
正是這種深刻的民族記憶,使得“拆除表忠塔,重新抬起頭”成為幾代中國人的共同愿望。
四拆表忠塔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軍撤出了占據長達近半世紀之久的旅順港,昔日里備受壓迫的中國人民終于抬起頭,表忠塔的拆除也被提上日程。
但表忠塔曾面臨四次即將被拆除的命運,卻每一次都“僥幸逃脫”。
那么,都是哪些原因,造成它遲遲沒能拆除呢?
表忠塔第一次被提議拆除,發生在1945年抗戰勝利后不久。
1945年,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驅逐日本關東軍后,迅速占領旅順。
當時想要報日俄戰爭之仇的蘇軍,本計劃拆除這座象征日本侵略的建筑,但由于塔周已成為城市中心,且時局動蕩,拆除計劃被擱置。
不過,蘇軍仍拆除了塔上刻有“表忠塔”的日本碑文和牌匾,消抹了侵略者的記號。
1951年,在經過周密考量后,國家將“表忠塔”更名為富有中國氣息的“白玉山塔”,由黃炎培親筆為塔樓題名,足以證明國家的重視。
白玉山塔第二次被提議拆除出現在,1953年赫魯曉夫訪華期間。
赫魯曉夫提出拆除白玉山塔,在原址重建一座更高的紀念塔,用來紀念日俄戰爭中犧牲的沙俄士兵。
日本在旅順建“表忠塔”的行為固然可恨,但這并不意味著日俄戰爭中的沙俄就是正義的一方,所以從國家主權和民族歷史的視角來看,我國都不可能同意蘇方的要求。
當白玉山塔第三次被提議產出,已經是20世紀60-70年代。
“破四舊”階段,遼寧省內的一批熱血青年,認為白玉山塔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屈辱印記,他們發誓一定要將象征著“舊社會”的白玉山塔抹除。
于是,一幫年輕氣盛的小伙子,拿著兩三個鐵鍬和鎬子就要拆除白玉山塔,但他們的行為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
最終,他們只在白玉山塔的塔尖留下了幾個白斑,累了一身臭汗后,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荒唐的想法。
白玉山塔面臨第四次被拆除是在20世紀80年代,一名抗戰老兵走訪白玉山塔,了解歷史后。
他痛哭流涕,無比憤慨地說道:“一個帶給中國屈辱的罪惡之塔,為什么不拆了它!”
這名老兵發自肺腑的慷慨陳詞,引起不少人的同情,部分抗戰老兵甚至聯名上書,呼吁當地政府早日拆除白玉塔。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名抗戰老兵呼吁“拆除白玉山塔”的消息傳到了日本,一些日本右翼政客公開叫囂,稱中國無權拆除日本留下的建筑。
幸運的是,我國敏銳地意識到日本右翼政客的陰險意圖。
結語
考慮到日本右翼政客的險惡用心,中國非但沒有拆除掉保留著日本侵略者罪證的白玉山塔,反而將白玉山塔保留了下來,并將其改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與一心否認歷史的日本截然不同,中國保留白玉山塔,既是對過去恥辱的銘記,也是對歷史的尊重。
迄今為止,日本政界仍有聲音淡化甚至否認侵華罪行,在這種背景下,白玉山塔作為實物證據的價值不言而喻。
正如北京保留圓明園的廢墟,德國保留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一樣,某些“恥辱性建筑”的存在,正是為了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白玉山塔的保留,也體現了中國人“知恥而后勇”的民族氣質。中華民族從不諱疾忌醫,也不會因為過去的失敗而自暴自棄。
相反,中華民族善于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將屈辱轉化為奮進的動力,從抗戰勝利至今的80年,中國已經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強盛,這正是對歷史最好的回應!
參考文獻:
光明網:參拜中國的靖國神社
人民網:日軍侵華紀錄片昨于大連市旅順口區公諸于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