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新聞報道,廣州一名30歲的女士因宰殺鴿子煲湯后感染新型隱球菌肺炎,引發廣泛關注,結果很多新聞上報道說吃鴿子湯就會得肺炎,這個就是斷章取義了。以下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單純吃鴿子湯是不會得肺炎的,必定是接觸到了活體禽類的感染。
事件經過:
1. 接觸史與癥狀
患者某女士在宰殺朋友贈送的鴿子并煲湯食用后,出現持續干咳一周的癥狀,隨后就醫。胸部CT顯示雙肺多發感染伴空洞形成,影像學呈現典型的“鬼臉征”和“暈輪征”,最終確診為新型隱球菌肺炎。
2. 感染途徑
醫生推測,新型隱球菌可能通過鴿子糞便中的氣溶膠顆粒經呼吸道感染。該女士曾將鴿子圈養在家中四天才殺了吃,處理過程中可能吸入含有隱球菌的粉塵。
3. 治療與預后
患者經抗真菌藥物治療后康復。醫生強調,早期診斷與足療程治療可完全吸收肺內病灶,避免并發癥。
新型隱球菌肺炎的醫學解析如下。
1.病原體特性
新型隱球菌廣泛存在于鴿糞、土壤及腐爛植物中,干燥后形成微小氣溶膠顆粒,通過呼吸道吸入感染。高危人群包括養鴿人、園藝工作者及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患者、器官移植術后人群)。
比如我們北京就有很多人習慣養殖信鴿作為一個愛好,這個都要引起注意。我們經常聽藍藍的天空里有鴿哨的聲音,感覺非常美,但是也要注意它們會攜帶疾病,一定要注意衛生防范。
2. 臨床表現
早期癥狀大致有類似感冒(干咳、低熱、胸痛),易被忽視。 一般人都不會往這兒想,一般人都會以為自己就是感冒了。
重癥表現則是高熱、呼吸困難、咯血;若未及時治療,約10%患者可能并發“隱球菌腦膜炎”,死亡率高達60%-80%。
影像學特征很有特點,CT可見“暈輪征”(結節周圍模糊影)及“鬼臉征”(空洞形似人臉)。
3. 診斷與治療
大家需通過血液或肺泡灌洗液的隱球菌抗原檢測及靶向基因測序(tNGS)確診。
治療以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兩性霉素B)為主,需嚴格遵醫囑完成療程,防止復發。
對于這個問題的預防建議如下。
1. 接觸禽類時
清理鴿籠或鳥糞時佩戴強效防護的N95口罩和橡膠手套,避免氣溶膠吸入,還有注意,不要把手套劃破了。
鳥籠應放置在通風處,遠離臥室,接觸后徹底洗手并清洗衣物。
2.日常防護
避免在鴿群聚集處長時間停留,如果有園藝翻土種植時,做好口鼻防護。
一定記住!不直接接觸野生禽類糞便,食用禽類需徹底煮熟。
3. 健康監測
若出現持續咳嗽超過2周、抗生素治療無效等表現,尤其有禽類接觸史者,應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接觸史,排查隱球菌感染。
還有類似案例與關聯疾病,除隱球菌肺炎外,接觸禽類還可能引發其他感染,例如鸚鵡熱衣原體肺炎。
浙江曾有病例,因照料鴿子或宰殺活雞感染,表現為高熱不退、肺部感染,需針對性抗生素治療。
所以說此事件提示大家,處理活的禽類時需加強防護意識,尤其是免疫力較低的人群!
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相信道聽途說的傳聞,如果您吃鴿子湯,本身這個食物是不會讓人得肺炎的,它根本就跟肺沒有關系,它肯定是由于食物處理不當,在某個環節污染了活體鴿子的糞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毛皮上的污染物的病原體。這個可能是由于不專業的一些報道,為了吸引眼球,他就夸大其詞,所以可能就犧牲了科學的依據。如果我們看到某些新聞特別嚇人的時候,請大家保持理性思考,結合我們的醫學常識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另外請注意看信源!至少要看那些正常的新聞媒體說的話,而不是微信群里隨便轉的東西。
對于任何相關食物和疾病的報道,我們都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避免盲目恐慌和誤導。
最后,隱球菌肺炎雖兇險,但通過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癥狀,應及時結合接觸史進行針對性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