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歐陽宏宇
日前,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施行,取消戶口簿要求、實現“全國通辦”,僅憑身份證即可完成登記。新政首日,上海婚姻登記中心迎來462對異地新人,山西小伙與開封姑娘在相戀的第1000天完成“異地登記”,更有新人拉著行李箱直奔高鐵站開啟“領證+旅行”新體驗。
這場變革折射出Z世代對婚姻哪些新訴求?在“520”即將到來之際,5月19日,Soul研究院公布的“年輕人婚姻登記態度變遷調研報告”顯示,91.2%的年輕人堅持法律保障作為婚姻基石,同時72.6%受訪者熱衷將國風旅拍、寵物見證、景區頒證等創新形式融入登記儀式,展現傳統契約精神與個性化表達的交融。
報告調研發現,當代年輕人認為,領證是愛情從浪漫到現實的“儀式感里程碑”。年輕人在婚姻登記行為中呈現“法律根基穩固,儀式創新多元”的特征,既強調法律保障與社會認同,也通過個性化儀式重構婚戀價值表達。
領證的核心作用
從浪漫到現實 獲得社會認可
據介紹,報告基于2091份有效問卷數據,其中男性占比53.04%,女性占比46.96%;00后、95后和90后三個年齡段合計占比94.74%,其中00后占比近四成。
根據調研,95后中50.83%堅持必須領證,他們認為領證是愛情從浪漫到現實的“儀式感里程碑”;比例高于00后的41.87%和90后的51.78%,且隨年齡遞減趨勢明顯。在不同性別中,男性更堅持領證的必要性。
對于“領證”的核心作用,年輕人普遍認為是獲得社會認可和公開承諾。超過六成受訪者選擇“對伴侶的公開承諾與社會認可”,顯著高于其他選項,表明社會關系的正式化是領證行為的關鍵驅動力。在認為領證關鍵作用是法律保障的群體中,50.40%堅持必須領證,顯著高于其他作用認知群體的對應比例。
對此,分析師認為,受訪者強調領證的社會認可價值,對法律保障有明確認知的群體更堅定選擇領證,意味著婚姻法律知識普及的重要性。
領證儀式持續創新
多數人希望民政局提供服務支持
在領證方式上,呈現出傳統與創新并存的趨勢。
超過三成受訪者選擇國風/傳統服飾(37.59%)和專屬物品(36.15%),顯著高于其他選項。同時27.16%的群體明確表示不需要特殊儀式,形成第二梯隊需求。男性選擇穿畢業禮服和cosplay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帶寵物領證的比例比男性更高。
從年齡看,00后群體以角色扮演(17.37%)、攜寵登記(25.28%)等突破性形式重塑儀式場景,其創新指數較85前群體高出12個百分點。
同時,專業攝影、電子動態及定制微電影成記錄領證儀式的主流方式。其中,男性選擇發布電子結婚證動態的比例(47.79%)顯著高于女性(38.19%),而女性在定制微電影選擇率略高于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人希望民政局有儀式服務支持。其中,領證當日免費捧花、紀念相框為最吸引人,表明儀式感服務具有普適吸引力。
此外,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非常愿意”嘗試“領證旅行”模式,“領證+旅行”模式獲63.4%的95后青睞,與新政催生的“婚登+文旅”消費趨勢深度契合。他們認為其兼具儀式感和體驗感,表明此類創新形式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種分化要求婚慶產業建立分層服務體系,既保留傳統元素滿足下沉市場需求,又需開發沉浸式體驗產品適配先鋒群體。未來,持續觀測Z世代“儀式設計熱”是否真正轉化為領證行為增量,這對預判婚姻制度演變方向具有關鍵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