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是每個醫護人員生命中難以磨滅的特殊印記。作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者,我曾飽含真情寫下抗疫期間的工作體會。這些源自真實經歷的文字,意外得到了醫院的認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將文章投向某新媒體平臺,竟順利通過審核。恰逢當時職稱晉升政策對科普文章有所要求,從此,我踏上了筆耕不輟的創作之路。
從醫患關系的深度探討,到臨床實踐的真實感悟;從醫學知識的實用科普,到行業痛點的深刻剖析,一篇篇文章在各大平臺陸續發表?!兑晃会t生的忠言:善待你所在的醫院》引發行業共鳴,《鼻炎治療全攻略:鼻噴激素的正確使用與相關知識》為患者送去實用指南,《醫保控費下的“績效困局”:醫生干到"吐血",為何工資仍在降?》直指行業發展難題……27篇文章,每一個字都凝結著我臨床工作的經驗與思考,每一張辛苦得來的論文發表證書,都承載著我無數個挑燈夜戰的心血,它們本應是我職業成長路上閃耀的勛章,卻漸漸淪為無人問津的“廢紙”。
當我滿懷期待拿著這些證書咨詢醫院晉升事宜時,得到的卻是“不一定能用”的模糊答復;而那些售賣科普論文的商家,卻信誓旦旦地宣稱“這才是真正管用的科普”。更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學術環境中,核心期刊早已淪為論文交易的重災區。憑借真實研究成果、走正規渠道投稿,想要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難如登天;而通過產業渠道,只要肯花錢,論文發表竟變得易如反掌。這種黑白顛倒的現實,讓無數像我一樣踏實做研究、認真寫文章的醫務工作者感到心寒。
論文產業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職稱晉升體系的嚴重扭曲。在醫院里,人脈關系似乎成了比真才實學更重要的晉升“通行證”。那些有關系、有人脈的同事,借著抗疫一線的機會“近水樓臺先得月”,既不用經歷嚴格的考核,也不必為核心期刊論文發愁,便能輕松實現職稱晉升,甚至提前一年完成職業生涯的重要跨越。而我們這些始終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的醫生,在抗疫一線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本以為這些努力會在晉升時得到應有的認可,卻因所謂的“一線名額限制”,后續付出的努力不再被承認,不知還要在晉升的漫漫長路上等待多少年。
職稱晉升本應是對醫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貢獻的公正評價,如今卻被論文產業和人情關系攪得烏煙瘴氣。那些通過購買論文、依靠人脈上位的人,不僅搶占了寶貴的晉升資源,更是對醫療行業學術尊嚴的公然踐踏。當學術誠信讓位于利益交易,當踏實苦干敵不過人情世故,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都將受到嚴重阻礙。
這種亂象若不及時整治,必將極大挫傷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我們滿懷熱忱投身醫療事業,渴望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可現實的殘酷卻一次次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我們懇切期盼相關部門能夠正視論文產業帶來的危害,取消論文科普要求,完善職稱晉升評價機制,讓學術回歸純粹,讓晉升回歸公平,讓每一個踏實工作、潛心鉆研的醫生都能看到職業發展的希望,讓醫療行業重新成為崇尚專業與奉獻的圣潔之地。
作者丨某三級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