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場里的 "全優選手",一定代表現實中的 "最安全的車" 嗎?一直鉆研乘用車安全的博主“洛桑比特”結合自己的經驗,針對車輛安全給出了中肯建議:“一輛車安不安全,不僅要看權威機構的測評,更要看車友親身經歷的反饋。”
在社交平臺上,來自全球的 “Model 3生存報告” 持續刷屏——
“遭遇渣土車連續三次撞擊,車身爛得像報廢車,我卻能自己爬出來打電話報警,換其他車可能早就交代了。”
“高速上我被兩個大貨車夾擊,我活下來,幸虧是特斯拉!”
“我被一輛闖紅燈的皮卡撞到了,側氣囊和安全帶救了我的命。”
為啥Model 3總能在極端場景中屢屢創造生存奇跡?車輛工程副總裁Lars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被動安全關注的是事故發生后的應對機制,而我們從車輛設計之初就將其納入核心考量。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在碰撞能量傳遞到駕駛艙之前,盡可能吸收來自撞擊物體的能量。在特斯拉,我們始終堅守兩條準則:第一,保護乘員安全;第二,保護電池安全。
【第一條準則:以漸進式碰撞結構守護乘員安全】
剝離車身外殼,特斯拉獨特設計的漸進式碰撞結構,前方有保險杠橫梁、潰縮盒,以及我們稱為白車身的核心架構。
當車輛發生碰撞時,保險杠橫梁會首先抵擋,通過潰縮盒的漸進式形變吸收能量。隨后能量傳導至鑄件,車輛前端肋板設計得比后端更薄,通過厚度遞進式結構實現可控潰縮,確保能量在抵達駕駛艙前被逐級消解。
此外,特斯拉采用多路徑載荷傳導系統:
- 垂直方向:為匹配道路上不同類型的碰撞場景,除主潰縮梁外,副車架會將沖擊力向下引導,使動力系統偏離駕駛艙和電池區域;
- 橫向方向:若撞擊目標(如電線桿、樹木)位于主潰縮梁外側,外側的低位載荷路徑會以特定角度引導車身,在吸收能量的同時將車輛推離撞擊物,避免乘員被擠壓。 碰撞發生后,座艙的終極防護由車門框架、玻璃結構和電池組共同構成——電池組不僅是能量來源,更是支撐車身剛性的關鍵結構件。
在真實的事故案例中,特斯拉漸進式碰撞結構讓車輛能夠力抗沖擊,保護車內人員的生命安全。據外媒報道,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加州18號公路上,由于駕駛員超速行駛,導致車輛垂直墜入路邊深達100英尺(約30米)的懸崖。特斯拉Model 3硬核的堅固車身抗住了墜崖的巨大沖擊,保護4名乘客幸免于難,在事故發生后自行下車。
【第二條準則:超低重心與電池安全的共生設計】
特斯拉車輛的超低重心(源于電池組布局)與懸掛系統配合,從源頭上降低了側翻風險。在碰撞場景中,電池組通過雙重機制守護安全:
- 物理隔離:獨立的電池防護框架與車身剛性連接,形成能量緩沖帶;
- 電氣安全:碰撞傳感器會瞬間切斷電池電源,防止短路或起火。
媒體在報道中解讀道,為確保電池安全,Model 3的 "煙火式電源切斷裝置" 可在碰撞瞬間切斷電源,大模組電池搭配阻燃材料隔離層、外側排氣口設計,構建起防漏電、阻熱蔓延、排高溫氣體的全鏈條防護,使其斬獲中國電動汽車火災安全指數(C-EVFI)和汽車火災安全認證“雙5星” 評級。
據特斯拉官方發布的車輛安全報告及美國國家消防協會公布的數據統計,特斯拉的起火風險約僅為燃油車的1/8。
在真實的事故中,Model 3做到了車身不側翻,電池不起火,頻頻上演“保命操作”。
據海外媒體編輯@Steven Loveday 報道,在俄亥俄州公路上,一名特斯拉Model 3車主正以超每小時70英里(約113公里)的速度疾馳,與此同時,一輛由酒駕司機駕駛、同樣超每小時70英里(約113公里)的皮卡車逆向駛來,直接與Model 3迎頭相撞。
從事故圖片中可以看到,Model 3車身雖受損嚴重,但并未翻覆,車內氣囊完全打開,駕駛側車門依舊能夠打開,駕駛艙在慘烈事故中并未變形,車主生命安全得以保護。反觀違規行駛的皮卡,車身嚴重變形并翻倒在道路上。
可以說,Model 3的安全答案,是將安全提升至 “生存工程” 層面:
前艙可潰縮結構不是單純為了吸收能量,而是在可控潰縮的前提下,對沖擊力進行緩沖,不傷及乘員艙;
車身結構使用1700MPa的馬氏體鋼不是為了通過碰撞測試,而是在車輛遭受撞擊時為車主保持生存空間;
機械解鎖拉手不是所謂“冗余設計”,而是為車輛碰撞斷電后,留下逃生通道......
那些在重大事故后奇跡生還的車主,正是 Model 3真實安全水平的最佳印證 。特斯拉用硬核安全性能證明:真正的安全不是追求測試場里的 “G+”,而是在關鍵時刻,能保護車內人員的生命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