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5月19日電 題:動物變身“療愈師” 助力兒童心理康復
作者 呂妍 祁建月
近日,在濟南智善心理醫院的治療室內,一只圓頭圓腦、呆萌可愛又情緒穩定的貍花貓正熱情地蹭來訪者,并通過嗅氣味標記信息。這只名為“方便袋”的貓性格親人,今年3月正式在醫院“上崗”成為“動物輔助療愈師”,協助醫生治療兒童厭學、抑郁癥等心理問題。
“貓醫生”“狗醫生”治療抑郁癥、焦慮癥,海豚憑借親和力輔助治療孤獨癥、自閉癥……時下,眾多動物變身“療愈師”,為民眾心理康復拓寬新賽道。
圖為貍花貓“方便袋”。呂妍 攝
濟南智善心理醫院治療師馮杰介紹,動物輔助治療屬于專業醫療輔助療法范疇。在這種療法中,受過專業訓練的動物參與到治療過程中,改善來訪者生理、心理、認知及社會功能。
馮杰以“方便袋”舉例說,它在輔助治療過程中,首先通過氣味標記,與來訪者建立信任關系,隨后陪伴來訪者接受心理治療。專業心理治療師也會借助它的形象,圍繞動物話題與來訪者進行深入交流,以此完成相關治療。
“小動物自帶天然的親近感,為兒童創造安全的情感表達空間。”馮杰稱,目前,醫院的動物輔助治療項目每日接待約10名兒童,針對厭學群體開展的周期治療已取得顯著成果,30%的兒童順利復學。
“家庭養貓或打卡貓咖館屬于支持性安撫,而醫療機構的動物輔助治療采用‘治療師+動物+來訪者’三位一體的專業模式。”馮杰指出,與沙盤、卡牌等工具類似,動物是心理干預的載體,核心在于治療師運用專業技術,將動物互動轉化為改善心理狀態的有效手段。
“方便袋”的名牌被掛至醫院專家團介紹欄的首位。呂妍 攝
上崗至今,“方便袋”已累計接待100多位患者,其名牌被調整至醫院專家團介紹欄的首位。濟南智善心理醫院院長張敬懸表示,有研究證明,孩子與寵物互動20分鐘以上,快樂激素分泌會增加。在美國、英國和日本,動物輔助治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開展的動物輔助治療項目,主要針對有厭學、焦慮、抑郁等問題的孩子,多數孩子的治療效果超過預期。此外,動物對心理年齡處于青春期的成年人同樣有療愈作用,能幫助其走向心理成熟。”張敬懸稱。
“動物療愈不僅傳播文明科學的養寵理念,更發揮小動物的社會價值,為特殊群體帶來希望。”張敬懸表示,醫院未來計劃引入更多像“方便袋”這樣親人的貓,并挑選其他適合的小動物,幫助更多孩子療愈心理創傷,讓動物輔助治療惠及更多人群。(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