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吳永剛導演、阮玲玉主演的《神女》上映,經過時光沉淀,《神女》成為公認的中國默片巔峰之作,更是現實主義電影的永恒經典。
適逢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阮玲玉逝世90周年,由上海市電影局指導,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電影博物館和上海電影資料館共同承辦的“4K修復版《神女》現場交響樂配樂特別獻映”昨晚在上海影城SHO一號廳杜比劇場舉辦。
本次獻映是中國電影資料館2025年最新4K修復版《神女》的上海首映,并邀請了上海交響樂團現場配樂,導演胡雪樺現場執導,為千位觀眾完成了屬于上海這座“電影之城”的特別獻映,也為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打響了頭炮。
電影與交響樂跨界碰撞,見證經典默片煥新生
本次“電影+交響樂”的大秀,將電影的最新修復技術、上海影城的頂級放映設備、上海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出、現場舞美編排完美結合,給上海觀眾帶來一場超越單一藝術載體的新型體驗,實現了對藝術形態的多樣性探索。
本次展映的《神女》為最新修復4K版的上海首映,中國電影資料館技術團隊依托先進的AI技術,將35毫米硝酸底片進行4K掃描及修復,極大地提升了修復效率和質量。阮玲玉旗袍的絲縷褶皺在上海影城杜比劇場的大銀幕中纖毫畢現,老上海街巷的煙火氣息跨越九十年時空撲面而至,讓影史珍珠《神女》呈現出最完美的視覺效果。
此次的配樂由作曲家鄒野創作,上海交響樂團派出了三管編制、70余人的演奏團隊與女高音歌唱家的豪華陣容,演出人員更是配合場景,穿上了具有海派傳統風格的服飾完成演奏。影院里還重新搭建了舞臺、燈光和音樂演出音響系統,只為給觀眾帶來沉浸式視聽體驗。
現場導演胡雪樺透露,他借助AI聲紋重建技術,依據歷史資料重新生成阮玲玉的聲音,以映前短片的形式呈現,而參與演出的女高音歌唱家烏列熱則現場扮演阮玲玉的角色,與觀眾穿越時空對話。
電影周邊加微展覽,打造文化消費場景
本次特別獻映活動因其獨特的跨界屬性,前期綜合考察電影放映與音樂演出兩大主流市場的消費標準,最終對現場票價進行了科學的階梯式設計,包含188元、288元、388元三個具體檔位。
上海電影博物館和上海電影資料館還在上海影城現場搭建了《神女》主題微展覽、電影周邊文創產品銷售展臺等,觀眾走進上海影城,旋即踏上時空穿越之旅。在觀影之余,觀眾還能購買精美的文創產品,最終將藝術體驗延宕至我們的日常生活。
文創產品品類包含了包袋、亞克力票根、明信片、紀念幣等,種類豐富,展映開始前攤位人頭涌動,產品十分熱銷。
重返1930年代上海,激發“文化遺產”價值
此次創新放映活動,不僅依托于技術與藝術兩個層面,引領觀眾重返1930年代的滬上時光,讓《神女》“重獲新生”,也響應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
5月18日白天,上海電影博物館和上海電影資料館舉行了兩場大型主題論壇。第一場為“4K修復版《神女》現場交響樂配樂特別獻映”導賞論壇,論壇特邀吳永剛之孫吳嘉葵,《神女》配樂作曲家鄒野,以及現場導演胡雪樺,為大家解讀《神女》和本次特別獻映活動的看點和文化意義。第二場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再價值化”主題論壇,上海電影博物館副館長王騰飛、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以及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各位嘉賓通過各自的實踐,熱烈探討了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讓珍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在過去十余年,上海電影博物館與上海電影資料館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收集、研究與推廣電影文化遺產,并通過主題展覽、電影展映、公共教育活動、文旅體驗活動以及開發周邊文創產品等形式,持續探索電影作為文化遺產的多元呈現模式。緊隨本次《神女》上映后,將舉行“芬芳姿影:看見銀幕內外的她們”影展,展映多部以女性為主角的上影經典作品,推薦觀眾前往觀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