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四海戰是1958年炮擊金門時期的一次著名海戰,在這次海戰中,解放軍海軍部隊為達到給國民黨軍艦突然打擊的戰略意圖,通過陸路運輸的方式,運來了執行本次海戰任務的魚雷快艇,在目標出現并發起追擊期間,出現了接二連三的突發情況,我海軍官兵沉著應對這些突發情況,最終克服一切困難取得了八二四海戰勝利。在講述這場熱血沸騰而又驚心動魄的海戰前,我們首先通過下面的地圖來了解一下這幾個重要的地理位置。
鎮海角、煙墩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最東端,這兩處之間的天然海灣是我海軍在發起海上追擊前的重要隱身場地。料羅灣位于金門東南海岸,是金門島東南海部面向臺灣海峽的一個大型海灣,里面建有深水海港。圍頭位于福建省晉江市的最南端,與煙墩山之間隔著金門島,圍頭與煙墩山猶如虎口里的兩顆門牙,將金門島緊緊地鉗含其中。
在1958 年以前,因為福建沿海前線的海軍部隊未配備魚雷快艇,所以這給國民黨海軍造成了錯覺,那就是這一片海域內絕對不會存在解放軍海軍的魚雷快艇,這種錯覺使國民黨海軍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在1958年金門炮戰中更方便完成對金門島的封鎖任務,東海艦隊決定將停泊在寧波的9 艘魚雷快艇秘密調至福建沿海前線,為了避開福建沿海國民黨軍的偵察,達到給予敵艦突然打擊的作戰意圖,海軍對這批運往福建的魚雷快艇進行了嚴格的保密和嚴密的偽裝,此外為了更加隱蔽,甚至選擇了陸路的運輸方式。誰都不會想到,魚雷快艇不在海中航行,居然在陸地被運輸,這個隱蔽的方法實在是太高明了,深深地被我軍指戰員們的高超智慧所折服。
圖-時任東海艦隊司令員的陶勇
魚雷快艇陸路運輸開始了,首先由駐泊寧波港的海軍部隊將9 艘魚雷快艇乘著夜色悄然送至上海的張華濱港口,隨后馬上在港口進行了“封包”和“裝車”,通過陸上運送的方式南下福建。為了確保這次行動不被暴露,張華濱港口對執行本次裝卸任務的工人們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全部是政治素質過硬、裝卸技術熟練的共產黨員。與此同時,隨魚雷快艇一塊南下的海軍官兵也全部集體換裝,改穿陸軍的軍裝,并且還給9 艘魚雷快艇套上了非常隱蔽的帆布套裝。
為了確保這次運輸任務的萬無一失,時任東海艦隊司令員的開國中將陶勇親自來到現場察看。用于運載魚雷快艇的火車也是鐵道部專門調拔的專列,專列上的機組人員也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明白本次運輸任務的重要性,集體保證無條件完成本次運輸任務。另外,運載魚雷快艇的專列沿途經過的所有地方,都經過了嚴格的排查,甚至在一些地點還安排了民兵站崗。
8月1日,專列順利到達廈門,因為到達的時間是白天,不方便對魚雷快艇進行裝卸,于是專列在指定的山洞里隱蔽了一個白天,直到夜晚才開到碼頭進行卸載。就這樣,在國家相關部門和沿途各級地方政府的通力配合下,9 艘魚雷快艇順利抵達廈門。當時預定的魚雷快艇隱藏點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最東端鎮海角的附近,但從廈門到鎮海角的一段航道在敵人的雷達監測范圍之內,這是之前戰斗部署中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但這也不是什么大的問題,我海軍經驗豐富的指戰員們利用“6 艘魚雷快艇和1 艘75 噸護衛艇的反光信號差不多”的原理,在進入敵人雷達監測范圍的航道前,便命令6 艘魚雷快艇迅速變成之前設定好的陣型,這樣出現在敵人雷達熒光屏上的便不再是6 艘魚雷快艇,而是1 艘75 噸護衛艇。就這樣,我們經驗豐富的指戰員們通過瞞天過海的手法,使得我們的6 艘魚雷快艇順利抵達鎮海角附近的停泊點。
在我軍6 艘魚雷快艇抵達鎮海角附近的停泊點時,已經有12 艘大型帆船等候在那里。這些帆船都是海軍提前安排好的,主要任務是協助隱藏這六艘魚雷快艇,2艘大型帆船中間夾1 艘魚雷快艇,用防空布遮住魚雷快艇, 再將帆船拋錨升帆,并在帆船上掛滿漁網作掩護,就這樣6 艘魚雷快艇被12 艘大型帆船遮擋得嚴嚴實實,估計就算敵人的偵察兵親自過來,也很難發現隱蔽起來的魚雷快艇。
此外,為了確保6 艘魚雷快艇在停泊點的安全,還派遣民兵對一些陸路和水路進行了封鎖。就這樣,在海軍和當地政府部門的共同配合下,國民黨海軍隊始終未發現我軍隱藏起來的魚雷快艇。期間,我軍還截獲了金門發給臺灣的電報:“我前沿陣地加強日夜觀察, 沒有發現共軍有任何調動兵力的跡象, 那種共軍要襲擊我軍的說法, 純屬謠傳,不要輕信, 把自己搞得神經過分緊張。”當然,國民黨軍盲目的自信也給自己帶來了重大的損失。
當時我們海軍的作戰力量主要是護衛艇和魚雷快艇等輕型武器,其中魚雷快艇均是從蘇聯進口的B-123型或K-123型小快艇,它們的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破壞力大,在近岸海域通過集群協作的戰法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在這次的6 艘魚雷快艇中,有兩艘是B-123型魚雷快艇,標準排水量20.74 噸,另外四艘是K-123型魚雷快艇,標準排水量21 噸,兩種魚雷快艇都各配備了2 座450 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兩種魚雷快艇也有區別,但最大的區別在雷達方面,B-123型魚雷快艇沒有雷達裝置,僅有一個誤差較大的磁羅經,而K-123型小快艇則不同,配備有艇載雷達和方向比較準確的電羅經。
圖:K-123型魚雷快艇
1958年8月23日下午,炮擊金門正式開始,我軍在福建沿海的炮兵陣地萬炮齊發,無數帶著曳光的火龍飛過海空射向金門料羅灣,此時正在料羅灣緊張卸貨的“臺生”號運輸船被我軍炮彈打中,但僅僅是輕傷,損傷并不大,“臺生”號船長見情況不妙,趕緊指揮運輸船駛離料羅灣,最后在我軍炮火射程之外的海面拋錨滯留,不敢輕易再回料羅灣。“臺生”號運輸船由國民黨海軍“中”字號坦克登陸艦改裝而成,而“中”字號艦船是當時國民黨海軍噸位最大的艦船。隱蔽好的6 艘魚雷快艇的任務是夜間伺機出擊攻擊敵艦,但當夜并未發現目標,所以6 艘魚雷快艇未出動,而是繼續耐心地隱藏起來。
8月24日凌晨,我軍獲得敵方情報:從澎湖島方向駛來由4艘國民黨海軍軍艦組成的運輸隊,其中包括1 艘“中”字號坦克登陸艦,即臺灣“中海”號坦克登陸艦。16時30分, “中海”號坦克登陸艦等4 艘艦船組成的運輸隊到達金門島海面。17 時15 分,我軍指揮部發布命令,要求炮兵炮擊運輸隊,阻止它們進入料羅灣,假如運輸隊的四艘敵艦逃竄時,6 艘魚雷快艇伺機出動消滅敵艦。得到指令的6 艘魚雷快艇迅速組成魚雷快艇突擊編隊(分為1、2兩個快艇中隊),靜靜等待目標獵物的出現。
但是事情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17時18分,金門的國民黨炮兵為掩護運輸隊以及之前拋錨觀望的“臺生”號運輸船進入料羅灣卸載,竟然搶先向我軍陣地首先開炮,期間發射炮彈3500 余發,運輸隊和“臺生”號運輸船則乘機進入料羅灣卸載。這樣我軍阻止運輸隊進入料羅灣并由魚雷快艇伺機出動消滅敵艦的計劃落空。在國民黨炮兵向我方陣地開炮的同時,我方炮兵也不甘示弱,立即進行了反射壓制, 在45 分鐘內向敵方陣地發射炮彈9808 發,及時地壓制住了敵方炮火。隨后, 設在圍頭的我軍炮兵陣地對著正在料羅灣內卸載的“中海”號、“臺生”號等敵艦一陣猛射,“中海”號被射中后,立即掉轉船頭沒命地往外逃,隨即在料羅灣的“臺生”號、“美頌”號等運輸艦船也跟著往外逃,另有四艘敵艦跟隨進行警戒。
敵艦逃出料羅灣,為魚雷快艇突擊編隊出擊創造了有利地戰機。18 時7分,指揮部給魚雷快艇突擊編隊再次發來命令:在“中”字號出料羅灣后要包下來。18 時10分, 指揮部下達了魚雷快艇突擊編隊出擊的命令,隨即突擊編隊編成單向縱隊向目標敵艦快速接近。當時突擊編隊的岸上指揮員是劉建廷,指揮部就設在煙墩山上,海上指揮員是張逸民。值得慶幸的是,當天的天氣非常好,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海面能見度很高,非常有利于追擊和發現敵艦,這是在當地和當時很少出現的情況。另外,因為艇載雷達受天氣的影響很大,因為天氣好的緣故,突擊編隊通過雷達在距離目標敵艦18 海里的地方發現了目標,在距離目標敵艦15 海里時,國民黨海軍兩艘“中” 字號艦船在雷達上已經能非常清楚地辨識。
發現目標后,大家瞬間戰斗激情爆發,突擊編隊開始全力加速,但是無論如何,速度卻怎么也加不到最大,并且同航速消耗的燃料也比正常情況下高很多。最后大家找出了原因,突擊編隊來自寧波,對福建地區夏季海蠣子生長的速度認識不夠,導致魚雷快艇在廈門待命的那段時間,沒有上岸清潔底部的海蠣子, 導致快艇底部密密麻麻長滿了礦泉水瓶蓋那么大的海蠣子,使得原本光滑平整的快艇底部坑坑洼洼的,大大增加了快艇行動的阻力,嚴重影響了突擊編隊的推進速度,推遲了戰斗打響的時間, 最后直到在公海邊沿才追上敵艦。因為當時公海有巡航的美國軍艦, 如果再延遲的話,將會徹底失去戰機。雖然最終追上了敵艦,但這也使得戰斗效果大打折扣,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突擊編隊追擊敵艦的過程中,突發情況不斷,險情迭生。在突擊編隊途經國民黨軍隊占據的東碇島時,因為太陽剛剛落山, 天還沒有黑, 西邊的晚霞很亮,處在東碇島西邊的突擊編隊很快便被島上的守軍發現,隨即東碇島守軍向突擊編隊開炮射擊,因為當時突擊編隊有岸上指揮部和海上指揮部,在東碇島敵軍剛開炮后不久,我方岸上指揮部便協調我方炮兵陣地向東碇島炮兵陣地一頓齊射,我方震耳欲聾的炮擊聲瞬間湮沒了敵人零零碎碎的炮擊聲,敵方的炮火最終被我方炮兵壓制,突擊編隊迅速通過了東碇島。
但是盡管我們順利通過了東碇島 ,但是已完全暴露了目標。但讓人慶幸的是,目標敵艦自始至終都沒有接到有關我方突擊編隊的預警消息,甚至直到我方突擊編隊近距離接近目標敵艦時,敵人才發現我們,之前對我們的情況竟然一點也不知情。對于這種情況,一般只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東碇島的守軍壓根就沒有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而另一種則是雖然匯報了,但是因為中間的環節太多,直到目標敵艦被我們追上時,仍然沒有得到任何通知和警示。這只能說天助我方突擊編隊,假如敵艦第一時間獲知了我軍追趕的情報后,他們無論是全速逃跑還是編隊迎戰,都將會使我們這次軍事行動流產。
突擊編隊在通過東碇島后繼續追擊目標敵艦,在通過東碇島差不多10分鐘左右的時間后,突擊編隊指揮艇的雷達上突然出現兩個不明目標,徑直向我方突擊編隊襲來,經過仔細地觀察判斷,突擊編隊發現這兩個不明目標是國民黨海軍的2艘“江”字號炮艇。因為敵人“江”字號炮艇裝備有76.2mm炮1門, 40mm炮1門, 20mm炮5門, 真要拼起來,我方不占一點優勢。但目前的情況已由不得我們,于是海上指揮員張逸民迅速下達了編隊做好戰斗的準備。
在敵人兩艘“江”字號炮艇距離我們0.5海里的距離時,因為天還沒有完全黑,我們通過視力已經能很清楚地看清敵艦,當然敵艦肯定同樣能看到我們。但是有驚無險的是,敵人兩艘“江”字號炮艇從突擊編隊不遠處穿了過去,好像壓根沒有看到突擊編隊似的,等到兩艘敵艦離遠后,大家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繼續全速追擊敵艦。盡管我們在海上遇到多次險情,但突擊編隊自始至終還是沒被目標敵艦發現,仍然具備著突然打擊敵艦的優勢,為下一步完成任務提供了前提條件。
19 時12 分, 在突擊編隊距離目標敵艦3.8海里時, 我方正式鎖定敵人,此時敵人艦隊排列次序混亂,沒有一點危險來臨的準備。此時天已經黑了,我方突擊編隊根據敵人艦隊的情況,很快找到了其右翼防護力薄弱的漏洞。在突擊編隊距離目標敵艦3海里的時候, 國民黨海軍編隊仍未發現我軍魚雷快艇突擊編隊。隨后海上指揮員張逸民迅速下達了作戰命令:突擊編隊展開隊形,其中1 中隊打“臺生”號運輸船,2 中隊打“中海”號坦克登陸艦。在我突擊編隊距離目標敵艦隊1.5海里的時候,敵人才發現我們, 但他們還是不能確定突擊編隊是敵是友,直到我突擊編隊距離目標敵艦隊0.5海里時,敵人還在向我突擊編隊發來身份識別信號, 但見到我軍不予理睬才恍然大悟,趕緊朝我方開火,但此時他們已經來不及轉向規避。
在距離目標敵艦隊0.4 海里的時候, 突擊編隊1 中隊3 艘魚雷快艇迅速接近“臺生”號運輸船,隨即按照之前部署,采取“一艇牽制兩艇攻擊”的常規戰法,繼續向“臺生”號運輸船靠近,這時“臺生”號運輸船的兩艘護航艦開始向我方魚雷快艇射擊。為增加射擊的準確性,在突擊編隊出發前,海軍領導下達了500 米以內發射魚雷的命令,因此我方魚雷快艇冒著敵人的炮火曲折運動, 繼續接近“臺生”號運輸船。19 時25 分, 在艇載雷達顯示距離“臺生”號運輸船500 米時,負責攻擊的兩艘魚雷快艇齊射魚雷, 另一艇負責牽制敵船的魚雷快艇則單獨發射魚雷,因為一艘魚雷快艇的左邊魚雷發射管中彈,導致未發出魚雷外,其余五枚魚雷都朝“臺生”號運輸船射去,其中兩枚擊中目標。
“臺生”號被我方魚雷擊中后,瞬間冒出兩個巨大的火球, 再加上“臺生”號內滿載的彈藥等物資,引起了龐大的“臺生”號運輸船二次爆炸,隨后“臺生”號運輸船迅速解體并很快沉沒。令人遺憾的是,我方一艘魚雷快艇在發射魚雷后,為掩護指揮艇,被多艘敵艦火炮一起射中,最終沉沒,艇上12 人全部落水, 其中5 人被漁船救回,另外7 人下落不明。
2 中隊的3 艘魚雷快艇則負責攻擊“中海”號坦克登陸艦, 但因1艘魚雷快艇未及時趕到,當時僅2 艘魚雷快艇進入射擊位置,隨后兩艘魚雷快艇在距離“中海”號坦克登陸艦0.2海里的位置,對著“中海”號發射4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造成“中海”號坦克登陸艦尾部被炸出一個巨大的大洞, 隨即大量海水灌入“中海”坦克登陸艦后段底艙,艦尾炮位上的士兵瞬間被震起一丈多高, 當場造成8 人死亡,12人重傷。
隨后掉隊的魚雷快艇趕到,向正在轉向的“中海”號發射2枚魚雷, 可惜均未命中。“中海”號坦克登陸艦尾部進水下沉,就在快要沉沒時,一艘美國驅逐艦及時趕到,通過“靠幫搶險”的方式幫助“中海”號坦克登陸艦增加浮力, “中海”號坦克登陸艦最終避免了沉沒的危險。僥幸撿回一條命的“中海”號坦克登陸艦最終因損傷過大,不具備修理價值, 于是便報廢了之。
借此文,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