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一小區居民樓緊鄰趙家溝航道,居民深受噪聲困擾
凌晨時分,船舶馬達聲猶如滾石落地
5月7日0時10分,白色的探照燈一陣晃動,一艘滿載砂石的貨船從黃浦江緩慢駛入趙家溝河道,寂靜的河面瞬間回蕩起引擎的震動聲,由遠及近闖入北岸20米外景源佳苑小區居民的夢鄉。
居民張先生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反映,從2022年12月開始,趙家溝升級改造后通航,停靠在河岸的船舶數量,高峰時一度達100多艘。比如,2024年由于川楊河楊思船閘維修,諸多船舶至趙家溝船閘繞行,又因區屬航道整治項目,趙家溝船舶流量增大。盡管相關部門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船舶深夜至凌晨隨機停靠的特性,給沿河居民的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如何兼顧航道運輸和居民休息之間的需求?記者多方走訪。
船只深夜停靠噪聲大
趙家溝為東西向河道,寬約100米,直通黃浦江,距離入江口900米處設有東溝船閘。船閘前這段河道內,一道中央堤壩將河道一分為二。靠南的通道用于調節水位、防洪排澇等,靠北的一側用于航道通行。景源佳苑小區就位于北側河岸,是周邊沿河小區中距離河道最近的,有4棟居民樓緊鄰趙家溝,共計約90戶。結合實地走訪和測量,居民家主臥正對著河道,直線距離不超過20米。靠居民樓一側防汛墻邊,設有“北岸禁停”“禁止鳴笛”的標識。
4月29日16時,記者看到4艘滿載砂石的船舶和2艘空船并行等候在船閘外,都停靠在中央堤壩旁。直到16時30分左右開閘,船舶陸續啟動,一陣響亮的轟鳴聲后,船尾翻起水花,此后持續傳來低沉的馬達聲。
住在景源佳苑小區附近的一位居民表示,2022年沒通航前,趙家溝與黃浦江的出入口是被攔住的。通航后,起初船舶變多,停得亂,噪聲也厲害。一位居民向記者提供了去年下半年記錄的船舶停靠畫面,照片攝于早晨7時,能看到不少船只靠北岸停靠。此后,管理部門增加了提示牌,拆除了“候閘區”的標識后,停靠秩序有所改善。但另一位臨河居民表示,凌晨仍會被吵醒,因為船一旦變多,就可能排不到中央堤壩區域,只能在北岸附近停,居民樓由此受到明顯的噪聲影響。
5月6日晚間9時至凌晨0時30分,記者蹲點觀察。晚間9時38分,一艘滿載泥沙的船只緩慢駛來,馬達聲音不算大,是有規律的、低沉的震動聲。但逐漸靠岸時,船只發動機的聲音反復驟增驟減。0時10分,一艘船夾帶著分貝更高的轟鳴聲緩緩駛來,每隔30秒左右會發出一陣“嘩啦啦”的機械運轉聲,猶如石頭滾落。
航道開放擾民問題難解
公開信息顯示,東溝水閘的前身東溝套閘在1973年修建,1994年開工建設東溝水利樞紐工程。居民回憶,景源佳苑小區2004年建成,剛搬入小區時,趙家溝也有船只通行,但河道兩岸處于荒蕪的狀態,停靠的船只數量不多。2011年前后,政府陸續將堤岸加固成防汛墻,也設置了供船只停靠的帶纜樁和橡膠緩沖墊。2022年,東溝船閘完善設施設備,升級通航等級至1000噸,成為一座重要船閘,便利了從黃浦江進入浦東中北部的船只,降低了區域間的運輸成本,緩解了楊思船閘的通航壓力。其中,距離船閘前后各500米處的北岸成了候閘區。
居民向多方反映后,今年1月16日,港航局、浦東城管、區航務中心等部門和相關利益方召集居民代表開會商議,承諾會采取措施減少噪聲影響。有居民注意到,河道兩岸設立了禁止鳴笛、北岸禁停、非過閘船只禁止停靠等標識,拆除了西面候閘區的標識,配備了執法的巡查船只。“巡查發現有不過閘船只臨時停靠的情況,我們會聯系船員告知規則,屢次發現將進行行政處罰。同時,我們也向過駁碼頭的業主、房東進行宣傳,盡量減少凌晨調度船只的情況。”上海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阮先生說。
盡管臨時停靠的船只減少了,但只要航道開放,半夜噪聲擾民問題就仍存在。居民與一些船員交流了解到,東溝水閘通常早上8時開閘,下午5時或6時結束運營。船員后半夜在閘口外等候是因為第二天一早要前往趙家溝上游卸貨。“卸完貨后大致在中午或下午,再途經船閘去其他碼頭裝貨。裝完再行駛至趙家溝已是深夜或凌晨,等待天亮,如此周而復始。”對此,居民認為,可否延長運營時間為船只開閘,引導在閘內停靠?記者多方了解到,針對居民的訴求,東溝水閘綜合各方因素,已視情靈活增加開閘次數,在能力范圍內延長運營時間,但后半夜運營的可行性不大。
如何兼顧各方需求?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船只航行與漲落潮有關系,每天漲落潮時間不定、時長有限,所以這些船不得不在距離船閘不遠處靠泊等候。相關法律法規對航道內行駛的船舶沒有規定通航時間,所以船舶理論上是可以24小時行駛的。我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主要是對船舶的聲響裝置進行了規定,如對鳴笛、喇叭的限定較為明確。但對船舶發動機噪聲污染沒有相關規定,執法上存在難度。但《噪聲污染防治法》也規定,交通干線兩側、工業企業周邊等地方建設噪聲敏感建筑物,還應按照規定間隔一定距離,并采取減少振動、降低噪聲的措施。
據此,居民提出建議,希望屬地政府能幫助沿岸居民安裝隔音玻璃,或尋找替代的停靠碼頭,引導船舶遠離居民區。還有居民提議,重啟黃浦江出口往北大概200米的一處廢棄碼頭。但港航中心調研發現,該碼頭此前屬危廢品碼頭,不適合用來停泊船只。同時也考察了其他停泊位置,有的水深條件、設施設備無法滿足停靠要求。目前,正在和相關部門協商,爭取各方支持,在楊浦區濱江范圍尋找停泊服務區。對于拆除北岸帶纜樁的建議,多名管理人員表示可行性不高,因為船只候閘時在閘前聚集的習慣難以改變,對改善噪聲污染是否有效仍是未知數。對于安裝隔音玻璃的方案,相關部門尚無回應。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車佳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