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看看你的機票能不能白賺錢?!?月15日,新疆一網友曬出維權經歷,稱其在去哪兒旅行APP購買的4張機票,實付價格與航司行程單金額差價近1倍,差額2000元。后經維權,她成功“退一賠三”,獲賠6000元。
網友栗女士(化名)介紹,她于去年春節在去哪兒平臺購買了一家四口從烏魯木齊飛往西安的機票,4張機票實付4322元?!拔沂菬o意看到了其他人的維權帖,稱去哪兒的出票金額與實際票價一旦不符,就可以維權索賠。”她嘗試在其他值機APP調閱出航司行程單,仔細核對后才注意到,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自己身上:“行程單顯示,這4張機票實際總金額為2300元,總差價在2000元。”
栗女士發帖稱收到退一賠三的“意外之財”。網頁截圖
經數次溝通與維權,栗女士于昨日發現,該平臺已按“退一賠三”規則向其退回2000差價并賠付了6000元,兩筆金額均已到賬。
栗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上游新聞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顯示,不少消費者在第三方平臺購買機票時同樣出現了機票實付金額與平臺行程單票價不一致的情況,而差價在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栗女士的訂單顯示,她實付4322元的機票已收到退款6000元。受訪者供圖
來自廣東的張先生給上游新聞記者分享了他超過6萬元的獲賠經歷?!?張機票,當時花費20314元,去哪兒旅行賠付了我三倍,共收到賠付60942元?!睆埾壬貞?,今年1月16日,他購買了南航2月5日從深圳飛哈爾濱6張全價經濟艙機票,用于全家東北出游,單張價格為3360元。期間,張先生曾于購買機票的次日,意外收到非他本人操作的改簽信息,“當時去哪兒客服告知我,改簽是因為南航搞錯了?!?/p>
張先生稱,其單張機票實付3360元,改簽后價格為1870元。受訪者供圖
2月5日正常出行后,張先生在南航的值機柜臺打印出了行程單。行程單顯示,改簽后的單張機票價格為1870元,算上退改簽手續費168元,張先生單張機票實付金額與行程單票價差價在1300元左右。
“相當于平臺在未經旅客允許的情況下,通過退改簽獲得一張低價機票,‘退高買低’以此賺取差價,我認為這算很嚴重的欺詐。”張先生坦言,去哪兒旅行利用技術優勢,隱瞞出票過程令他很憤怒。花費大量時間整理相關材料證據后,他將去哪兒旅行APP起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經多次與對方法務調解,張先生最終收到了來自去哪兒平臺60942元的賠償。他透露,“南航后續也告訴我,已對去哪兒平臺做出處罰,但處罰內容不予告知?!?/p>
記者注意到,3月14日,中國南方航空曾發布《關于維護旅客權益的特別公告》。公告中明確提到,有旅客反饋第三方購票渠道中“機票價格與行程單不一致”的情況。南航表示,一經核實,航司將先行墊付旅客相應的差價損失,并按照協議約定對涉事單位采取追責措施。
5月16日,上游新聞記者就機票“價單不符”問題致電去哪兒客服,對方回應稱,“這應該是少數。”在回應為何會出現此類問題,對方解釋,機票價格是浮動的,“也有可能是出票組的原因導致人工失誤操作,使得旅客的實付金額與航司行程單金額不符?!?/p>
針對機票實付金額與平臺行程單票價不一致的情況,業內人士王先生分析認為,“價單不符”多是因旅客的購買習慣讓第三方平臺“有機可乘”。“大多數消費者沒有在航司官網上購買的習慣,也很少會去打印行程單。通過三方平臺下單后,平臺會增加各種費用或者使用優惠券來賺取差價,甚至將已經出票的機票在消費者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退票,重新去購買一張低價票。”
對此,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律師認為,這種情形已涉嫌欺詐消費者,主要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以及公平交易權?!捌脚_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機票真實價格構成、出票過程等信息,故意隱瞞行程單票價與購買價格不一致的情況,屬于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誤導消費者?!备督ㄕf。
他稱,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付建建議,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應當注意保存出票價截圖以及付款憑證、行程單,要求第三方平臺退差價,并主張三倍賠償。如果協商不成,可先向航司舉報投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