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針對波音公司飛回擬交付中國的飛機一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美方關稅措施嚴重沖擊全球產業鏈,中國航司與波音均受影響。這一事件背后,是中美關稅戰持續發酵下的航空業博弈,也是中國在國際經貿格局中維護自身權益的必然選擇。
自中美關稅爭端爆發以來,航空領域成為沖突的重要戰場。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125%關稅,直接推高波音客機進口成本。數據顯示,單架波音737Max飛機成本從約1.2億美元飆升至2.7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航司每接收一架飛機,需多支付1.5億美元的額外費用。截至目前,已有3架涂有“廈門航空”“中國航空”標志的待交付飛機被退回美國西雅圖,而原計劃2025年交付中國的50架飛機中,41架已處于生產階段,涉及總金額達50億美元。
飛機(資料圖)
波音公司的困境不止于成本壓力。早在關稅戰之前,其產品質量問題已導致中國市場采購量銳減。2024年全球190起空難事件中,波音飛機事故占比居首,直接引發中國航司對其安全性的擔憂。公開數據顯示,波音2024年營收665億美元,僅為2018年(1011億美元)的65%,中國市場訂單縮水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關稅疊加質量信任危機,中國航司暫停接收波音飛機成為必然選擇。
面對中國航司的退機行為,美方試圖以“違約”為由施壓中方承擔責任。特朗普公開聲稱波音應向中國提起違約訴訟,要求中方賠償百億違約金。但從法律層面分析,中國與波音簽署的協議明確包含“不可抗力條款”,其中政府政策變動、關稅調整等情形被列為免責事由。商務部多次強調,中方加征反制關稅是應對美方單邊挑起貿易爭端的被動舉措,并非主動違約。
事實上,退機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責任歸屬。被退回的3架飛機尚未完成交付手續,中國航司已支付30%-50%的預付款。若波音將飛機轉售第三方,需承擔每架5500萬美元的改裝費用,這一成本源于其為中國市場定制化生產的設計。業內專家指出,美方將責任歸咎于中國的邏輯難以成立——若美國早日結束關稅戰,恢復正常貿易環境,交付危機本可避免。正如商務部所言,美方揮舞關稅大棒的行為,才是導致波音損失的根本原因。
中國暫停接收波音飛機,客觀上重塑了全球航空市場格局。波音的主要競爭對手空客迎來擴張機遇,其計劃在天津增設第二總裝線,并將20%產能轉移至中國。這一布局既瞄準中國未來龐大的航空需求——波音曾預測中國未來20年需8830架飛機替換老舊機型,也反映出空客對中美博弈態勢的判斷。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對空客的采購量逐年上升,關稅戰背景下,這種趨勢進一步加速。
特朗普(資料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產大飛機C919的突破。目前,C919國產化率達60%,第18架飛機已交付南航,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適配的國產發動機“長江-1000A”即將進入驗證飛行階段,盡管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但中國已啟動替代研發計劃。業內人士指出,C919的穩步推進,不僅是技術突破的象征,更標志著中國在全球航空產業鏈中從“依賴者”向“競爭者”的角色轉變。若未來國產發動機實現規模化應用,中國航空業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將大幅降低。
在波音陷入交付危機之際,印度和馬來西亞航空對被退回飛機表現出興趣。表面看,這為波音提供了“接盤”可能,但實際效果有限。印度航空市場規模不足中國一半,馬來西亞年旅客量不足1億,兩國合計需求遠低于中國市場。更關鍵的是,被退回飛機為中國定制化機型,改裝成本高昂,且印馬采購更多出于“壓價”和向美示好的雙重目的——前者希望以低價獲取高性能飛機,后者試圖在關稅談判中換取美方讓步。
這種“接盤”本質上是短期投機行為,無法彌補波音失去中國市場的長期損失。數據顯示,關稅戰前波音每年向中國交付的飛機占其全球總量的25%,中國是其僅次于美國本土的第二大市場。失去這一市場,意味著波音需重新調整全球產能布局,而印馬等新興市場的需求增長速度,遠不足以填補缺口。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在波音退機事件中的立場,本質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主動選擇。短期看,退機可能帶來預付款回收風險、供應鏈局部波動等問題,但從長遠戰略視角,其積極意義更為顯著:倒逼國產航空產業升級,為C919等國產機型騰出市場空間,加速技術迭代與產業鏈成熟;打破技術依賴枷鎖,促使中國加快自主研發步伐,“長江-1000A”的研發進展正是這種戰略決心的體現;重塑國際經貿話語權,以事實證明任何試圖通過關稅大棒施壓的做法最終損害的是自身企業利益,波音的困境恰是美方錯誤政策的“苦果”。
波音退機事件絕非孤立個案,而是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縮影。中國在事件中展現的果斷態度,既源于對自身合法權益的堅定維護,也基于對國產產業發展的充足底氣。對美方而言,唯有摒棄單邊主義,回到對話協商軌道,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而對全球產業鏈而言,這一事件再次警示:在全球化深度交織的今天,任何試圖以“脫鉤”“制裁”施壓的行為,最終傷害的將是多方利益。
未來的國際航空市場競爭,注定是技術、質量與規則的綜合較量。中國退機之舉,不是“對抗”的終點,而是推動國際經貿秩序向公平、合理方向演進的起點。當C919翱翔藍天,當國產發動機轟鳴作響,中國航空業的崛起,終將為全球市場帶來新的活力與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